《貨幣戰爭》系列叢書編著宋鴻兵:美力推穩定幣,難延長“美元霸權壽命”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編者的話: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種通過錨定特定資產維持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旨在解決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價格波動過大的問題。美國衆議院宣佈,將當地時間7月14日至18日命名爲“加密貨幣周”,審議三項重要的加密貨幣立法,包括《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其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爲GENIUS,因此又稱《天才法案》)。爲何穩定幣會獲得美國政府格外關注?美國推行穩定幣,背後目的是什麼?推行穩定幣,會對全球產生什麼影響?世界金融歷史學者、《貨幣戰爭》系列叢書編著宋鴻兵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力推穩定幣,背後瞄準的是美元的增量地區,但並不能像美國政客所盤算的那樣,可以提振美債需求,也難以幫助美元進一步鞏固或者延長“美元霸權壽命”。

華爾街“怕動了他們的蛋糕”

環球時報:普遍認爲,2014年,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itfinex組建的泰達公司發行了以1∶1比率錨定美元的“泰達幣”,是最早的穩定幣。近十年,華爾街對穩定幣發展持什麼態度?

宋鴻兵:從技術角度來說,穩定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代表了技術的一個重大創新,它自然發展這麼多年有其道理。穩定幣面世以來,在美國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採用和推薦,這些年來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穩定幣背後有兩股力量在博弈:一派由幣圈玩家爲代表,力推穩定幣;一派以華爾街爲主,阻撓穩定幣。

華爾街反對穩定幣的道理很簡單,他們擁有銀行體系超級壟斷權,但“從角落裏殺出”的幣圈玩家,跟華爾街爭奪貨幣發行權這項超級壟斷權,引起華爾街的警覺和反感。2024年以前,絕大部分虛擬貨幣進不了美國的日常交易場景,比如不能用穩定幣買水、買電、買日常生活用品,更不可能買賣美債等主流金融產品,主要原因就是華爾街不開放通道。

環球時報:在第一任總統任期,特朗普認爲,無錨定物的所謂“貨幣”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第二次入主白宮前後,特朗普忽然對穩定幣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態度發生180度大轉彎。爲什麼有這樣大的轉變?

宋鴻兵:2024年5月,當時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的特朗普宣佈,接受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作爲捐款。他承諾,上臺後將把比特幣列爲美國戰略儲備資產。重新擔任美國總統後,特朗普果然對加密貨幣大開綠燈,在各種場合敦促議員通過穩定幣立法,助力美國成爲世界“加密貨幣之都”。穩定幣一躍而起,變成國家戰略,跟特朗普大選獲勝有直接的關係。從時間順序上來說,美國主流聲音一直不認可穩定幣,因爲怕動了他們的蛋糕。按照這個角度分析,認爲穩定幣是美國一個重大的戰略,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

一種“零和博弈”

環球時報:如果全球大範圍推行穩定幣,它將如何發揮作用?

宋鴻兵:目前看,穩定幣可以在三大領域發揮作用。第一,跨境支付。現代貨幣交易都在銀行賬戶中進行,但穩定幣的基本概念就是把銀行賬戶搬到區塊鏈上,放到互聯網上,脫離銀行賬戶體系,穩定幣最主要的優勢體現在跨境支付方面。傳統跨境支付成本高、速度慢,因爲銀行之間清算要走不同的系統,每個國家的銀行都要不斷找自己的上級,最後找到兩家銀行之間有共同的開戶銀行爲止——這一過程呈樹狀結構,從一棵樹一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雙方必須都先往上走,找到一個公共點之後才能發生結算。而穩定幣是一個點對點網絡,不分層級,網絡支付可以直接從這個點跳到另外一個點,節省大量成本。比如,一個非洲商戶如果要向外國商家匯錢,最長可能需要兩週時間,支付成本可能要佔到總金額的6%。如果這筆交易用穩定幣支付,時間以秒來計,支付成本會降到2%以下,極大解決跨境支付的難題。

第二,尚沒有完善銀行服務的貧窮落後地區。例如非洲部分地區沒有銀行網點,但老百姓只要有手機和網絡,下載一個數字錢包就可以接受從美國或者從歐洲打來的匯款,老百姓收到這筆錢就可以把穩定幣換算成當地貨幣。這實際上就給貧窮落後不發達的國家,帶來金融服務。

第三,通貨膨脹嚴重地區。比如近些年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家,通貨膨脹率在80%左右,當地民衆到黑市兌換美元,而年輕人則學會通過網絡兌換穩定幣,再將穩定幣兌換成美元、歐元、日元等,相當於在高通脹地區持有穩定匯率的貨幣,保護財富購買力。

除此之外,對於金融體系健全發達、通貨膨脹並不嚴重的國家來說,穩定幣並沒有太大發展的空間,它的作用僅限於跨境支付。穩定幣對上述國家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環球時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爲穩定幣創建規範框架的《天才法案》將能提振美債需求、鞏固美元霸權。您怎麼判斷?

宋鴻兵:我認爲,穩定幣如果全世界推行,美元會有一定需求的增長,但不會特別明顯。按照上述分析,美元使用將會擴展到非洲、拉美等尚沒有完善銀行服務的不發達地區,以及高通脹國家,使得美元的流通範圍擴大。理論上說,這是美元增量地區,對鞏固美元霸權是有好處有幫助的。而在現在傳統意義上的金融領域,美債大幅增長是不太可能的,或者說增量很小。

此外,貝森特認爲穩定幣會提振美債需求,因爲《天才法案》要求所有穩定幣必須100%以高流動性、低風險資產作爲儲備,尤其是93天內到期的美債。每發行1枚穩定幣必須對應存入1美元銀行賬戶。按照這個邏輯,如果穩定幣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全球對於美債的需求就會大幅增加,可以幫助美元進一步鞏固或者延長“美元霸權壽命”。

但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有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穩定幣是把銀行賬戶搬到區塊鏈上,它跟美元是一一對應關係,即1穩定幣對應1美元信用,穩定幣沒有放大能力,實際上相當於從銀行體系抽走對應價值的美元,這會對銀行產生非常大的縮表效應。穩定幣並非創造出來一種全新的需求,跟銀行體系是一種“零和博弈”。國際清算銀行近期也發佈報告,擔心穩定幣大發展過程中,會對傳統銀行體系構成擠兌壓力,或者縮表影響,背後的擔憂主要在這裏。

“兵家必爭之地”

環球時報:未來一段時間,穩定幣領域是否會成爲中美博弈新賽道?

宋鴻兵:從全球角度看,金融市場的蛋糕已經分完了,各種貨幣交易份額很難有大的改變。目前美國要爭的就是上述金融不發達地區和高通脹國家的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南美和非洲,這是美元的增量地區。截至2024年,非洲人口突破14億大關,是全世界唯一人口還在大幅增長的地區。多個機構的報告顯示,到2050年,非洲人口預計將翻倍,將增至約30億,相當於現今中國和印度人口總和。非洲人口激增將給世界帶來巨大變化,未來顯而易見,非洲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包括非洲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誰的貨幣先進去,誰的經濟就會搭上快速發展的列車。

環球時報:對於普通人來說,穩定幣有什麼投資機會和風險?

宋鴻兵:首先,跟穩定幣相關的股市板塊比較熱,通過投資股票賺錢,這是傳統途徑,漲跌隨股市波動。其次,把穩定幣當資產投資基本沒戲,因爲穩定幣跟其背後資產是1∶1關係,買它不會升值,其主要應用目的是爲了支付方便,跟銀行存款一樣,且不能像銀行存款一樣得到銀行利息。

最後,穩定幣周邊可能會有創新創業機會,但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比如說拍部電影需要投資,可以把項目做成穩定幣,相當於在全球範圍內拉投資,這中間可以想象的空間很大。但具體細節,我們還要看香港《穩定幣條例》8月生效後,在香港發行穩定幣會有什麼要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