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15日報道,北約祕書長馬克·呂特宣稱,如果巴西、中國和印度繼續與俄羅斯開展貿易,可能會受到嚴厲的“二級制裁”。當天,他敦促這些國家重新評估與俄羅斯的合作。
北約祕書長馬克·呂特(資料圖) 圖源:外媒
當地時間7月15日,呂特在美國國會會見參議員時表示:“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最好認真考慮這件事,因爲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他還警告稱,這三個國家應該“給普京打電話”,告訴他必須認真對待和平談判,否則“這將對巴西、印度和中國造成巨大打擊”。
報道提到,呂特發出上述威脅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俄實施新的制裁。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佈,如果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美國將對購買俄羅斯出口產品的國家徵收最高100%的二級關稅。呂特在現場表示支持,並稱歐洲國家將籌資爲援助烏克蘭提供包括防空系統、導彈和彈藥在內的武器裝備,目的是讓烏方在談判中佔據有利位置。
另外,呂特在14日接受福克斯新聞臺採訪時,被問及他此前“稱呼特朗普爲‘爸爸’”一事,他回應稱,兩人已是十多年的“好朋友”。呂特還誇讚特朗普稱:“他一笑置之,這也是我非常喜歡他的原因。因爲他有那種幽默感,那種令人喜愛的魅力,他是個偉大的人。”
另據《印度時報》16日報道,在能源領域,印度近年來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以獲得價格優勢,俄油已佔印度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如果西方的新一輪制裁落實,印度或將被迫重返中東等傳統供應渠道,雖有保障但價格更高。印度政府已着手與中東國家協商替代方案,以應對潛在的衝擊。
對於北約祕書長的說法,在16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外媒記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的提問時表示,中方始終認爲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各方能爲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進一步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於勸和促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