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7月18日電 題:選情不妙?日本執政黨或遭參議院選舉衝擊
新華社記者李子越
日本定於20日舉行國會參議院選舉。近期民調顯示,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選情不佳。
分析人士指出,執政聯盟一旦在這次選舉中失利,將繼去年在衆議院成爲少數派後,又在參議院喪失多數地位,首相石破茂領導的政府執政將更加困難。同時,主打排外政策的民粹保守政黨強勢參選,今後可能導致日本政治進一步保守化和右傾化。此外,美國對日加徵關稅最後期限即將到來,這次選舉也將影響日美關稅談判。
執政聯盟難“過半”
日本參議院共有248個議席,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今年選舉要角逐125個議席,包括到期改選的124個議席和1個補選議席。目前自民和公明兩黨在非改選議席中共擁有75席。身爲自民黨總裁的石破茂將選舉目標定爲執政聯盟在參議院維持議席數過半,意味着自公兩黨此次需要至少贏得50個議席。
《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日本媒體的最新調查顯示,與選戰初期相比,執政聯盟在全國範圍內的支持率持續下滑,連許多傳統優勢選區也選情不妙。上述兩家媒體均指出,執政聯盟贏得50個議席難度“極大”。《讀賣新聞》預測,自民黨最終可能僅獲30多席,即使加上公明黨的席位也難以跨過半數門檻。
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日本相關法律,政權應由衆議院佔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執掌。自民和公明兩黨去年10月在衆議院選舉中喪失多數地位後,已面臨下臺危險,只是因爲在野黨無法團結一致組成多數派政府,才使兩黨能以少數派身份繼續執政。如果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再次失利,促使在野勢力聯合組成在衆議院佔多數的聯盟,自民黨和公明黨就要下臺。
專家認爲,目前來看,在野黨之間分歧依然明顯,在野勢力“聯合組閣”的可能性尚不大。但失去參議院多數地位也將讓執政聯盟在國會推進政策、通過法案面臨更大阻力。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內山融說,近期多項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支持率持續低迷。無論是否在選舉中獲勝,執政黨今後在重要法案的審議中可能不得不依賴在野黨配合,陷入難以獨立執政的局面。
此外,從自民黨內部來看,如果石破茂未能實現其宣佈的選舉目標,他本人將面臨很大的下臺壓力。
關稅談判添難度
此次選舉競選期間,美國在關稅問題上加大對日施壓力度。本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函石破茂,宣佈擬於8月1日起對日本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特朗普16日再次釋放強硬信號,暗示8月1日前與日本完成談判難度很大,美方可能將“按照信函內容執行”。
《每日新聞》報道,日美談判人士此前普遍認爲,雙方在本次參議院選舉前難以就關稅問題展開實質性磋商,因此從投票結束到美方啓動加稅之間,日本方面的實際談判時間僅有大約10天,窗口期極其有限。
野村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岡崎康平說,如果執政聯盟在這次選舉中失利並引發自民黨領導層變更,日美關稅談判將更加難以推進,甚至可能被迫中斷,或導致日本在談判中失利。他認爲,這一局面將被資本市場視爲重大利空,可能對日本出口企業和股市信心造成直接衝擊。
民粹保守政黨勢頭上升
本次選舉競選中,民粹保守政黨參政黨的強勢參選引人注目。該黨在2022年參議院選舉中獲得1個議席,首次進入國會,在去年衆議院選舉中又獲得3個議席。近期多項民調顯示,此次該黨在東京、埼玉等關鍵選區具有強大競爭力。
《朝日新聞》預測,參政黨有望拿下約7個選區議席和約8個比例代表議席(即不同政黨按得票比例分配的議席),總席位有望達到15席。另有媒體指出,該黨或將一躍成爲繼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之後的重要在野勢力,成爲今後“少數決定性力量”。
參政黨迎合選民對日本經濟現狀的不滿,主打限制移民、保障“日本人優先”等主張,並通過在社交媒體發佈短視頻和煽動性言論擴大影響,在保守派和一些年輕人中迅速積聚人氣。在部分民調中,其政黨支持率甚至一度躍居第二,僅次於自民黨。
在參政黨鼓動下,“外國人政策”也成爲本次選舉的焦點之一,引發日本國內外廣泛關注。15日,日本政府在內閣官房下新設“與外國人有秩序共生社會推進室”,作爲協調涉外國人事務的跨部門常設機構。
分析人士認爲,參政黨的排外主張已促使日本政府在“外國人政策”上採取行動,如果該黨通過此次選舉成爲日本政壇“關鍵少數”,日本政治或將進一步保守化和右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