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24日上午,泰國和柬埔寨軍隊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發生交火。據法新社報道,柬埔寨國防部和泰國軍隊均指責對方在此次事件中首先開火,這是雙方因兩座古廟附近邊界劃界問題長期爭執的最新一次衝突。
《紐約時報》引述泰國軍方的消息稱,柬埔寨的武器攻擊造成泰國9名平民死亡,14名平民受傷。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時58分,泰國軍方宣佈出動空軍F-16戰機,摧毀柬方兩處軍事設施。
邊界與領土爭端一直是柬泰關係中的難愈傷口。《紐約時報》稱,這兩個東南亞鄰國數百年來不時發生軍事衝突和民族主義對抗。彭博社說,柬泰近期的邊境衝突始於5月底,起因是爭議地區發生交火,導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此後,兩國在邊境集結軍隊,並限制作爲重要貿易通道的陸路口岸通行。
據公開報道,近期影響柬泰關係另一關鍵事件是,6月18日,時任泰國總理佩通坦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關於泰柬邊境局勢的一段通話錄音曝光,在泰國引發爭議。7月1日,佩通坦被停職。兩國關係愈發緊張。23日,泰國代理總理普坦發表聲明,將降低與柬埔寨的外交關係等級,召回泰國駐柬埔寨大使,驅逐柬埔寨大使出境。
此次柬泰兩國在邊境再起衝突的原因是什麼?“這次嚴重衝突可以說是近期兩國矛盾積累的爆發。”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贇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自今年5月泰柬之間發生短暫衝突以來,兩國圍繞邊境領土歸屬問題,已經進行了多輪互動。然而,雙方互動的氛圍一直非常緊張。尤其當柬方公開洪森與佩通坦的錄音後,泰國政局發生動盪,直接導致兩國關係受損。
這位學者進一步分析說,一是達蒙通寺及其周邊領土歸屬始終懸而未決。這輪衝突所引發的民族主義情緒一直在推高兩國邊境擦槍走火的風險。二是兩國邊境部隊持續保持警戒狀態,增加了相互誤判的可能性。尤其當泰國士兵兩次因觸發地雷受傷以後,雙方的民族主義情緒和警戒狀態都接近臨界狀態。
相關文獻資料顯示,歷史上,柬埔寨與泰國的國土疆域曾互有伸縮進退,邊界多次調整。而由於歷史認知的差異, 柬泰兩國爲此多次發生齟齬。《紐約時報》稱,兩國邊境爭端可追溯至1907年法國殖民統治柬埔寨時期繪製的一幅地圖,地圖的模糊性導致柬泰雙方對柏威夏寺等歸屬問題有不同的解讀。兩國曾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但即便在1962年國際法院等跨國機構介入後,這一問題也從未得到徹底解決。
此輪交火對兩國接下來有何影響?局勢又會走向何方?顧佳贇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兩國5月份的軍事衝突由於“錄音門”事件的發生,已經大幅降溫。取而代之的是泰柬之間在政治、經濟等非軍事領域產生的矛盾。公衆的注意力也從邊境衝突被轉移到洪森爆料、泰國政黨政治、打擊網賭電詐等政治、外交和社會治理話題。然而,這次衝突又將公衆的視線重新拉回到“主線”。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泰國,還是柬埔寨,都無意擴大戰爭規模,也都沒有做好升級戰爭強度、烈度的準備。
“因此,這輪泰柬衝突的解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談判桌上。” 顧佳贇說,畢竟,動用再大的武力也無法確保完全解決問題。於泰國而言,眼前的國內政治矛盾是首要問題。佩通坦和爲泰黨能否順利過關,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此輪衝突的走勢。而柬埔寨,基於其請國際法庭裁決柏威夏寺歸屬問題的成功經驗,可能會繼續尋求聯合國、國際法庭進行公正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