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3日宣佈,已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將支付逾2億美元和解金,以結束多項聯邦調查,並恢復聯邦政府對該校的科研經費支持。
同一天,美國國務院對哈佛大學交流訪問學者項目發起相關調查。這是特朗普政府限制哈佛大學招收海外學生資格的最新措施。哈佛譴責這是“政府的又一次報復”行爲,並表示這不會影響該校訪學項目正常推進。
4月30日,警察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外放置柵欄。新華社記者劉亞南攝
哥大和解:支付2億美元
哥倫比亞大學代理校長克萊爾·希普曼在聲明中說,和解協議是在經歷一段持續性聯邦審查和不確定性後的重要進展。協議經過精心設計,旨在保護哥大核心價值觀,並使哥大與聯邦政府之間至關重要的科研合作得以重回正軌。
根據協議,哥大將在3年內向聯邦政府支付2億美元和解金。哥大還將支付2100萬美元,以了結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發起的調查。協議保留了哥大在招聘、招生和學術決策方面的自主權。
據《紐約郵報》報道,根據協議,哥倫比亞大學將維持一支安保力量,防止學術場所發生示威活動。該校還同意加強對外籍學生的審查,與政府共享相關信息,並向政府報告持相關簽證學生所受的紀律處分情況等。
美國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當天表示,哥倫比亞大學已同意“管教嚴重擾亂校園運營的違規學生,對教職員大會作結構性改革,爲其中東研究項目引入“觀點多樣性”,在招聘和招生中取消種族偏好,並終止“多元化、平等、包容”(DEI)項目。DEI被視爲不符合本屆美國政府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晚些時候對政府與哥大達成的協議表示歡迎。他同時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其政府將着手處理其他多所高等教育機構的事宜。
今年3月,美國政府撤銷對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的聯邦撥款。校方几周後作出妥協,同意按照政府要求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徹底改革學生紀律處分程序、使用“反猶主義”的新定義,以及將中東研究項目置於副教務長的監督之下等。7月22日,哥大還宣佈處分一些參加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的學生。
哈佛譴責:政府“又在報復”
在哥大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同一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國務院已開始調查哈佛大學是否有資格繼續作爲交流訪問學者項目的擔保方。
“調查將確保國務院的項目不會違揹我們國家的利益。”魯比奧說,“擔保方必須遵守所有規定,包括以不損害美國外交政策目標或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方式開展項目。”
對於政府這一最新行動,哈佛大學表示譴責。哈佛大學發言人發表聲明說,“這次調查是政府採取的又一次報復性措施”,侵犯了哈佛大學的正當權利,哈佛大學將繼續招收和資助國際學者、研究人員和學生,並在他們今年秋季申請美國簽證和前往校園時爲他們提供支持。
美國國務院的交流訪問學者項目向獲得批准的個人發放非移民簽證,該項目於2023財年發放了約34.9萬份此類簽證。魯比奧尚未解釋國務院爲何此時針對哈佛大學展開上述調查。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大學大幅改革管理結構、招聘及招生政策,遭到後者拒絕。此後,政府宣佈削減該校總計超過26億美元的聯邦資助。哈佛則於4月提起訴訟並於5月擴大訴訟範圍。
特朗普政府還於5月和6月採取措施,限制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但相關措施被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臨時叫停。
白宮稱哈佛會回心轉意
特朗普政府自今年1月上任後,要求國內多所頂尖高校調整政策,根除所謂“反猶主義”,廢除向少數族裔傾斜的招生政策等舉措,高校如不調整政策將面臨資金削減的後果。哥大和哈佛都是特朗普政府施壓的名校。
美聯社評論說,特朗普政府視美國私立精英大學爲“自由主義堡壘”,稱這些大學被“反猶主義”和“激進左翼”意識形態所控制,尋求對這些高校實行更嚴密的監管。這被美國媒體廣泛視爲對私立大學獨立性的一場考驗。
作爲美國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高校,哈佛大學無視特朗普的要求並在法庭上進行反擊。目前,哈佛大學對政府凍結聯邦資金、阻止其接收國際學生的舉措提起了兩項訴訟。
哈佛大學訴特朗普政府非法凍結聯邦資金案21日在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舉行聽證會。主審法官伯勒斯當天未作出裁決。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質疑爲何由這名“憎恨特朗普”的法官審理此案,並稱哈佛大學擁有的鉅額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同時卻反猶太、反基督教、反美”。特朗普表示,只要伯勒斯作出不利裁決,政府將立即上訴。
特朗普曾於6月20日表示,與哈佛大學的談判正在進行中,可能很快達成和解。不過,一名知情人士7月初說,談判陷入停滯,雙方“遠未達成一致”。
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本月18日表示,雙方很有可能達成一項協議,“相信哈佛最終會回心轉意,支持總統的願景”。
據美聯社報道,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布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美國名校的共計逾20億美元聯邦資金也遭凍結。(記者:郭倩、高冰冰、熊茂伶;視頻:程大雨、陳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