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當地時間7月22日和7月27日,美國先後宣佈與日本和歐盟達成貿易協議,將所謂對等關稅稅率均下調至15%。同時,日本和歐盟則分別承諾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並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多名專家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兩份協議表面上看起來緩解了貿易緊張局勢,但實質是美國利用經濟霸權對外進行經濟脅迫,這是美國“新經濟殖民主義”的又一次體現。
“爲換得較低稅率,日本和歐盟都被迫接受了美國的無理要求,諸如答應分別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尤其是日本還要把投資收益的9成分給美國。”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以“美國優先”爲出發點,任意加徵關稅,實施各類經濟脅迫和經濟制裁,嚴重削弱了世貿組織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並損害了世貿組織成員的利益。
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徐明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美國開了一個非常壞的頭——如果每個國家都憑藉市場主導地位施壓貿易伙伴,將對國際貿易體系帶來最不利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稱,美國政府一直希望設立一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可以自由對關鍵行業進行大規模投資。而上週雙方達成的協議中,日本同意向包括能源、半導體制造和造船在內的美國戰略性產業項目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白宮一位官員表示,本屆政府將這項安排視爲一個由日本出資的主權財富基金。
對於歐盟來說,除對美新增6000億美元投資,還要承諾未來三年從美國進口總額達7500億美元的能源,包括天然氣、核燃料及石油,以此換來美國15%的關稅。多名貿易領域專家對記者表示,此次美歐達成的框架貿易協議雖在表面上緩解了貿易緊張,但將對歐盟汽車、奢侈品、化工、製藥等對美出口佔比較高的支柱產業造成顯著衝擊,並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歐盟整體增長。
這份美歐協議剛剛宣佈達成就迅速引發了歐盟內部衆多強烈反對。據歐洲媒體報道,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分析師裏齊(Alberto Rizzi)表示,“看起來有點像投降”,歐盟接受的貿易協議“相當不平衡”。法國總理貝魯對歐美新貿易協議表示憤怒,他說,“當一個由自由人民組成的聯盟,爲了捍衛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而團結在一起,最終卻屈服於壓力之下,這一天無疑是黑暗的。”《南德意志報》對歐美關稅協議提出了強烈批評,稱歐洲已經淪爲“任人宰割和凌辱的對象”。
外交部在2023年發佈的《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中曾指出,美國擅用經濟脅迫手段打壓對手。例如,20世紀80年代,美國爲消除日本經濟威脅,控制並利用日本爲美國對抗蘇聯和稱霸世界戰略目標服務,再次施展霸權主義金融外交,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開放金融市場,改革金融體制。“廣場協議”沉重打擊了日本經濟的元氣,日本此後進入“失去的三十年”。
霍建國說,美國經濟霸權下掩蓋的“新經濟殖民主義”在兩份貿易協議中毋庸置疑被再一次表現出來,表面上是尊重各方,運用形式上平等的條約,將實質上高度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固定了下來,這可能對接受條約的另一方在經濟上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接下來,美國還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主要經濟體進行談判。港媒“香港01”發表評論說,中美貿易談判一路走來,有一個觀感是一以貫之的,就是美國一直在調整。評論說,美國政府如此傲慢,之所以對華放下身段,正是中國一直堅持原則立場的結果。而中國堅持的一項原則立場是,美方必須取消對華“消極措施”或“出口限制”。
《人民日報》“鐘聲”27日發表評論稱,中方是帶着誠意到瑞典的,誠意不等於無原則的妥協。磋商有底線,合作有原則,任何對話談判都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進行。評論說,中國堅決反對以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破壞多邊貿易體制,這不僅是爲了自身,也是爲了捍衛全球共同發展的制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