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 馬彤】當地時間7月27日,美歐宣佈達成貿易協議,但這一框架協議中諸多細節仍模糊不清。綜合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歐盟方面希望將鋼鐵和鋁納入討論範圍,而這些產品目前不在協議覆蓋範圍內。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美歐同意建立一項配額制度,將使部分歐盟鋼鋁關稅保持在較低水平,稱之爲“金屬聯盟”。
據路透社29日報道,當地時間週一,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在一場發佈會上稱,在爲達成協議而進行的數小時討論中,美國官員意識到美國和歐盟的鋼鐵業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因此,歐盟鋼鐵和鋁製造商將獲得最低關稅或零關稅的配額制度,以取代美國徵收的50%進口關稅。
謝夫喬維奇還說:“協議明確表示,我們將在鋼鐵、鋁、銅及其衍生品領域採取聯合行動,我稱之爲‘金屬聯盟’。”據稱,建立該聯盟是爲了減輕所謂“受補貼”的中國產能對全球市場的影響。路透社說,謝夫喬維奇所稱的上述配額制度尚未最終確定。
美歐之間圍繞鋼鋁產品的貿易爭端由來已久。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就以國家安全爲由對全球包括歐盟在內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雙方就此進行了反覆交涉。今年2月1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自3月12日起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 的關稅,6月4日又將這一關稅從25%提高至50%。歐盟對此深表遺憾,並表示將繼續談判。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3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拉美國建立所謂“金屬聯盟”並單獨制定適用的貿易安排,其性質顯然是保護主義和具歧視性的,試圖通過排他性措施保護自身產業。但這一嘗試無法真正解決美歐自身產業的結構性問題。
周密進一步表示,歐盟故意扯上中國,以作爲雙方共同的競爭對手,來迎合美國,增大聯盟成功建立的可能性,這對中國是不公平的。他說,歐盟官員給中國貼上“非法補貼”的標籤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客觀事實。實際上,中國的產業發展措施符合國際經貿規則,也不針對特定國家。美國鋼鐵製造業衰落是市場規律的必然結果。他說,與資源相關的挑戰應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解決。違背市場邏輯和產業運行規則的措施,無法激勵企業投資和生產,也無法有效提高產業效率或促進增長。
周密稱,目前的信息顯示,這是歐盟爲規避美國關稅進行的單方提議,是否能夠得到對方積極響應,還要看主導着談判的美國能否從所謂聯盟中獲得實際利益,否則美國將不急於接受歐盟的提議。這意味着雙方將就鋼鋁關稅展開進一步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