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30日文章,原題:在新加坡內政部開展的社會實驗中,注意到可疑物品的人不足1/5 當公共場所出現可疑行李箱,汽車內放有多個煤氣桶,路過的你會選擇報警,還是視若無睹?
爲了測試公衆對恐怖襲擊的反應,新加坡內政部於6月10日和13日分別在淡濱尼與碧山展開社會實驗。在午餐與晚餐時段,執法人員將拉鍊沾着油漬、鼓脹並閃爍紅燈的黑色行李箱,以及載有煤氣罐並遮擋車牌的黑色汽車故意放置在公共區域,模擬恐襲情景。
在汽車炸彈模擬中,裝有多個煤氣罐的汽車被停放在碧山民衆俱樂部附近,傍晚時分後備箱中被添加了更多煤氣罐,煤氣罐還時不時冒出煙霧,情況明顯升級。然而,其仍未引起太多人注意。
經統計,儘管兩地共有2530名路人經過,卻僅有不到1/5(438人)注意到這些可疑物品,而其中只有26人表示有意報警或已報警。
這與2024年新加坡全國保家安民計劃進行的公衆認知調查結果形成鮮明對比。該調查中,7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總體上保持警惕,並密切關注公共場所的可疑活動和行爲;88%的受訪者表示,若發現可疑行爲或物品會選擇報警。
上述差異引起新加坡政府對公衆安全意識的關注。爲此,新加坡內政部特意推出網絡系列劇集《當恐怖襲擊時你會怎麼做》,以提升公衆的防範意識和能力。
新加坡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兼內政部長尚穆根在7月30日的劇集發佈會上表示,“新加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或許是同等規模城市中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這裏幾十年來一直如此,這種長期的安全感導致公衆較少從犯罪或恐怖主義的角度思考周邊環境,也因此缺乏對威脅的警惕性。
在尚穆根看來,新加坡所擁有的安全水平固然很好,但也帶來一定挑戰,公衆需要意識到“恐襲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會發生的問題,併爲此做好準備”。新加坡外交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認爲,新加坡在提高公衆的警惕性以及打擊恐怖主義的準備方面仍有一段路要走。(作者克勞迪婭·陳,任伊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