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同韓國達成貿易協議,協議內容顯示,韓國將向美國的芯片等領域投資數千億美元,此舉引發韓國科技產業界不滿。更令韓國業界擔憂的是特朗普日前發佈“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並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提出以美國爲中心推動“AI全棧”標準輸出,促使盟國採納美方技術規範。韓國政界與產業界廣泛認爲此舉或對韓國本土AI生態構成系統性衝擊。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特朗普政府7月23日公佈的AI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向盟國推廣包括高性能圖形處理器(GPU)、服務器、軟件與基礎模型在內的“全棧AI”解決方案,並強化出口管控,防止“對手國家”獲取相關技術。該戰略被解讀爲美國試圖借技術標準和供應鏈體系重塑全球AI格局,韓國產業界擔憂本國AI在國際生態中遭邊緣化。尤其在美方持續強調“同盟優先”的政策背景下,韓國AI發展正面臨更復雜的外部環境。
據《韓國時報》報道,韓國政府正推進國家主導的人工智能基礎模型開發計劃,目標是在2027年前構建性能達到全球領先系統95%以上的大語言與多模態模型,實現關鍵技術“自給自足”。政府將於8月初從入圍初選的10個聯合體中遴選5個決賽團隊,提供GPU、數據與人力等核心資源支持,最終評選出兩支“國家代表AI”開發組。
韓國是繼歐盟之後全球第二個通過AI領域綜合立法的國家,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人工智能基本法》,目前正制定相關法令與行業指導方針。有分析指出,特朗普AI政策提出的“解除過度監管”主張,可能對韓國相關立法形成間接政策壓力。
韓聯社援引韓國人工智能與軟件產業協會(KOSA)7月25日發佈的報告指出,美國“全棧式”AI輸出戰略可能強化其在全球AI標準制定中的主導地位,構成對韓國技術自主的結構性挑戰。報告警告稱,若韓國AI產品的核心模型和平臺圍繞美方標準構建,初創企業恐被長期限制在爲他國生態開發應用程序的角色,難以在平臺層或基礎層爭取主導地位。這一前景引發產業界對AI自立能力遭邊緣化的強烈擔憂。KOSA報告還稱,特朗普政府主張放寬對AI初創企業的監管,吸引全球人才與資本加速流向美國,加劇韓國本土創新資源的流失。
也有觀點認爲,韓國可在美方主導的AI國際化進程中爭取戰略空間。韓國《東亞日報》援引專家分析稱,美國主導的開源模式有助於韓國初創企業以較低成本參與全球生態,加快技術積累和商業化速度。延世大學教授李柱錫認爲,韓國應優先確保GPU與數據中心等關鍵基礎設施,並在技術自主與對外合作之間尋求平衡,增強AI生態的戰略韌性。多數產業界專家認爲,當前影響韓國AI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整體貿易環境與技術標準環境的變化。韓國AI發展能否“走出國門”,將更多取決於國際技術合作與市場準入政策的走向。
面對內外挑戰與不確定性,韓國政府明確表示將持續強化本土AI生態體系。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官員稱,將加快對算力、數據、人才等核心資源的戰略投入,推進“國家代表AI”遴選和《人工智能基本法》配套體系的制定,力爭穩住技術主權與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