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戴潤芝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丁雅梔 陳子帥 甄翔】就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定於8月1日生效前的幾個小時,當地時間7月31日晚,美國政府又拋出新的關稅表格:對全球約70個國家和地區徵收從10%到41%不等的關稅,8月7日起執行。已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日本、韓國、歐盟將被徵收15%的關稅,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印度將被徵收25%的關稅,頻遭戰亂的敘利亞被徵收41%的關稅。《紐約時報》報道稱,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倖免於特朗普的高額關稅,美國決意加劇全球貿易戰。在另一份單獨的行政令中,特朗普將加拿大對美出口產品的關稅從25%上調至35%,從8月1日起執行。加拿大總理卡尼對此表示“失望”,加拿大官員呼籲抵制美國貨。新加坡《聯合早報》1日發表社論稱,美國以自我爲中心制定關稅的新貿易安排,背棄現有世貿組織原則,其他國家如何延續自由貿易,必然面臨更爲艱鉅的挑戰。相關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的新關稅稅率逐漸清晰、目標更爲明確,這可能會加劇全球供應鏈的分割。美關稅新政策能否在中長期持續,取決於美國經濟的承受能力、國際反制力度以及政治博弈的結果,但全球貿易體系或將加快向區域化演進。
“震驚”、不滿與批駁
特朗普4月2日宣佈開徵所謂“對等關稅”,引發美國金融市場暴跌。在多方壓力下,特朗普在4月9日宣佈暫緩對大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90天(至7月9日),但維持10%的“基準關稅”。7月7日,白宮又宣佈延長暫緩期,至8月1日。近日,特朗普等美政府高官多次表示不會延長8月1日的期限。
當地時間7月31日晚,白宮又拿出了將於7天后生效的新關稅表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新表格中的最低稅率爲10%,僅適用於那些對美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即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多於進口。約40個對美貿易順差較少的國家將被徵收15%的新關稅,另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稅率高於15%。
稅率最高的3個國家爲敘利亞(41%)、緬甸和老撾(均爲40%)。彭博社評論稱,這3個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額都很小,白宮沒有解釋爲何對它們徵收如此高的關稅。報道引述專家評論稱,美國政府可能並非故意刁難這3個國家,而只是“沒空管小魚”。被徵收高關稅的還有瑞士,39%的稅率比4月初宣佈的31%還要高。瑞士政府表示“非常遺憾”。英國《金融時報》稱,瑞士對美國39%的稅率感到“震驚”,分析認爲,美國這一決定“最可能的原因是2024年瑞士對美貿易順差激增”。
CNN稱,非洲最大經濟體南非將被美國徵收30%的關稅,和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一起,成爲非洲被徵關稅稅率最高的國家。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8月1日之前沒有與任何非洲國家達成貿易協議,這表明白宮將非洲國家放在優先事項清單中多麼低的位置。
印度對美國25%的關稅稅率很不滿意。《印度快報》稱,巴基斯坦(19%)、孟加拉國(20%)、越南(20%)等50多個國家面臨的稅率都低於印度。報道認爲,孟加拉國、越南、印尼等都是印度出口美國產品的競爭對手,“它們較低的關稅可能會損害印度的出口,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和高價值電子行業”。
美聯社稱,沒有列在名單上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將被統一徵收10%的“基準關稅”。而中國正在與美國“關稅休戰”、繼續談判,新宣佈的名單中沒有中國。據報道,該行政令同時規定,通過第三國轉運以規避關稅的產品將被加徵40%的額外關稅。
7月31日晚,美國政府以加拿大“未能對芬太尼和非法毒品越過北部邊境流入美國造成的公共衛生危機採取行動”爲由,將加拿大對美出口產品的關稅從25%上調至35%。加拿大政府官員稱其“毫無事實依據,毫無必要加劇貿易爭端”。加總理卡尼說:“加拿大僅佔美國芬太尼流入量的1%,且一直在積極努力進一步減少數量。”
《華盛頓郵報》稱,一位不具名高級政府官員7月31日向記者通報關稅情況時稱:“這是歷史性的,這是一種新的貿易體系。我們正在從以不惜一切代價提高效率爲核心原則的體系,轉變爲以公平和平衡貿易爲核心原則的體系。”報道稱,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數據,今年年初,美國進口產品的平均稅率約爲 2.5%,一旦新關稅生效,這一數字將上升至18.4%。美國消費者將爲此付出代價。
“進入高貿易壁壘時代”
“美國最新關稅政策的核心特點首先體現在以‘雙邊談判結果’和 ‘貿易失衡程度’爲衡量標準,對各國實施具有顯著差異的稅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8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其中,高稅率主要針對那些未與美國達成協議且美方認定“存在安全問題或對美貿易順差問題的國家”。新的稅率政策具有“談判結果主導”的動態調整性,意圖在於迫使各國接受美國主導的貿易規則。
也有一些國家強調被徵收的稅率比4月下降。據路透社報道,柬埔寨副首相孫佔託稱,美國對柬埔寨出口產品徵收19%關稅,而不是此前宣佈的36%,對柬埔寨經濟至關重要的服裝業和鞋業因此得以避免倒閉潮。泰國、巴基斯坦等的稅率也較之前大幅降低。
“較低的關稅也是關稅,”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相關國家產品進入美國將不得不支付比今年年初更高的稅費,並可能對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路透社引述西方投資界人士的話稱,貿易戰沒有贏家,儘管有些國家拿到了較低的稅率,但整體影響仍是負面的。“我們已經進入高貿易壁壘時代,這將妨礙經濟增長”。
亞洲新聞臺8月1日援引新加坡投資界人士的觀點稱,美國新關稅公告形式上雖然清晰,但實際效果尚不明晰。各個國家和地區稅率數字背後的邏輯並不透明,“這其中沒有真正的贏家,美國政府可以宣稱政治上勝利,但經濟上的影響將體現在價格上漲、供應鏈中斷和經濟增長放緩。”
專家:全球貿易體系或加快向區域化演進
法新社稱,世界經濟因美國的關稅措施而受創。亞洲和歐洲主要國家股市8月1日全部下跌,市場拋售導致歐洲股市跌至一個月低點,美國股市1日開盤後下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7月的就業增長未能達到預期,失業率從4.1%上升至4.2%。
“(美國)關稅戰輪廓日漸清晰。”新加坡《聯合早報》1日以此爲題發表社論稱,韓國在美國關稅生效前一天與美方達成協議,其內容進一步強化了特朗普的談判籌碼,讓其他還沒有談妥的美國貿易伙伴面臨更大的壓力。特朗普宣佈對印度和巴西征收高額關稅,則凸顯關稅的外交手段作用,一方面迫使國際資金迴流美國,復甦關鍵製造業,同時施壓對手配合美國戰略。在重塑貿易體系之外,關稅已經成爲特朗普的地緣政治手段,貫徹美國外交意志。文章稱,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中國顯然是唯一還有議價能力的國家。中國的“特殊待遇”反映關稅戰叢林法則的實質。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8月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這一次新政策總體上是美國4月初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延續,是“美國優先”理念的進一步落地,其對全球貿易的負面影響變得更爲顯著,衝擊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撕裂世貿組織規則,減少全球貿易額,嚴重影響全球產供鏈穩定。但同時,也會推動全球其他經濟體進一步加強貿易合作,美國之外的貿易自由進程可能會加速。
“多邊貿易體系也有進一步崩潰的風險。目前,世貿組織(WTO) 爭端解決機制因美國的阻撓已陷入癱瘓,美方的單邊關稅舉措還將進一步削弱 WTO的權威,迫使各國轉向如RCEP、CPTPP這樣的區域協定或雙邊談判。” 姜躍春表示,美國企圖憑藉 “關稅施壓 + 標準輸出”來主導新規則,然而,歐盟等一些地區組織或國家可通過如本幣結算、技術自主這樣的反制手段構建平行體系。總之,美國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會對全球貿易造成劇烈衝擊,但其能否在中長期持續,關鍵取決於美國經濟的承受能力、國際反制力度以及政治博弈的結果。全球貿易體系或將加快向區域化、碎片化方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