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兩國方案”,離真正落地還有多遠?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 繼法國之後,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日前也相繼宣佈,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國際輿論普遍認爲,這爲“兩國方案”的落實提供了新動力。雖然該方案出臺已經幾十年並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持,但因爲種種因素未能成功落地。“兩國方案”具體指什麼?爲何此前被認爲“已經死亡”的方案最近出現了“生命的跡象”?未來,爲成功實施“兩國方案”,國際社會還應作出哪些努力?對於這些問題,各國學者和媒體進行了廣泛討論。

四項挑戰,導致方案難以實施

即使你第一次來耶路撒冷,對當地一無所知,也能很容易地區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居住區。耶路撒冷目前人口約爲100萬,其中猶太人約佔六成,阿拉伯人不到四成。前者主要居住在這個城市的西部,後者主要分佈於東部。雖然同屬一個城市,但幾乎相當於兩個平行世界。

隨着近期國際社會呼籲落實“兩國方案”的聲音不斷增大,該方案的核心要素之一——耶路撒冷再次引發關注。《環球時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看到,西耶路撒冷基礎設施完善,擁有現代化的商場、劇院、博物館等,秩序井然且有較好的綠化,包括一些綠樹成蔭的公園。而到了東耶路撒冷,立即就能感到明顯的落差,道路年久失修、排水系統老舊、市政服務水平落後、非法建築較多,幾乎看不到綠化帶。

耶路撒冷東西部兩地居民較少往來,主要生活在各自所屬區域,公交系統也互不相通。普通猶太人幾乎不涉足東耶路撒冷地區,而部分阿拉伯人則會前往西耶路撒冷打工。即使在耶路撒冷老城內,猶太區與阿拉伯區也是涇渭分明。這裏僅有一小部分區域存在混居現象,但經常爆發矛盾和衝突。

耶路撒冷的主權歸屬問題,是巴以衝突的根源之一,也是“兩國方案”幾十年來難以落地的障礙之一。所謂“兩國方案”,是指建立以1967年邊界爲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從根本上實現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平共存,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卡塔爾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公共政策教授諾曼此前在該國半島電視臺網站上發文稱,兩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該決議提議將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劃分爲獨立的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聯合國新聞網表示,這一決議奠定了“兩國方案”的框架基礎。“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是‘兩國方案’的一個里程碑。”諾曼介紹說,根據該協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相互承認,並承諾在1999年5月之前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這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得以誕生,併爲未來的核心問題談判設定了框架。

“‘兩國方案’爲何難以落實?”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該方案落地主要面臨4項挑戰,其中之一就是耶路撒冷問題。根據“兩國方案”,巴勒斯坦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並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爲以色列“永久首都”。

《紐約時報》的報道顯示,其他影響“兩國方案”落實的因素還包括邊界問題、巴勒斯坦人的迴歸權問題,以及巴以雙方的安全問題。雖然“兩國方案”規定了巴以的邊界線,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沿線和內部修建了很多設施,造成了事實上的邊界。此外,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地區不斷修建定居點,這導致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國土被侵佔並被分割成不連續的小塊。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大量巴勒斯坦人逃離或被驅逐出家園,而他們家園所在地區現在被以色列控制。這些人及其後代多達數百萬人,他們擁有返回家園的權利,但以色列卻認爲如果這些人真的迴歸故鄉,會對以造成衝擊。此外,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安全意味着結束以色列的軍事佔領,而對以色列人來說,這意味着避免像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這樣的組織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以色列據此希望繼續保持在該地區的駐軍。

在調停巴以衝突的過程中,美國也被指政治意願降低並偏袒以色列。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2018年發表的文章,過去幾十年來,美國調停的重點首先是安撫以色列,其次是要求巴勒斯坦作出改變。然而,不對較強一方施加壓力,而對較弱一方設置更高門檻,華盛頓實際上沒有發揮應有的調解作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網站2023年發表的文章稱,自1970年以來,美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曾數十次動用否決權阻止譴責以色列的決議草案通過。特朗普政府在各種問題上選擇站在以色列一邊,打破了美國幾十年來在談判中充當“中立調解人”的政策。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近期稱,在當前形勢下,美國不再“全力”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結束後,美國宣佈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官員和巴解組織成員發起制裁。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中東問題學者托馬斯今年6月在澳“對話”新聞網上發文稱,近年來,導致“兩國方案”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落實該方案的政治意願已經消退,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幾個阿拉伯國家在以色列沒有承諾實施“兩國方案”的前提下,同意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托馬斯強調說,現在要實施該方案,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加沙地帶實現持久停火。

“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

“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據《紐約時報》報道,其實,除了“兩國方案”外,一些學者和政治人士也提出了“一國方案”。

所謂“一國方案”存在多個版本,其中之一是在一個既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的國家裏給予所有人平等的權利。在這個國家,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都不會佔明顯多數。對該方案持懷疑態度的人擔心,這可能會導致“這個國家”內部不穩定,甚至再次爆發戰爭。另一種版本是由以色列極右翼人士提出的,即建立一個國家,但通過剝奪巴勒斯坦人的權利來保留以色列的猶太特徵。不過,落實“一國方案”各類版本的成本非常高,以至於大多數國家都認爲,除了“兩國方案”之外,其他方案都是不可接受的。

雖然“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廣泛支持的巴以衝突的政治解決方案,但並非所有國家和政治力量都支持這一方案。落實該方案,不僅意味着要承認巴勒斯坦國,還意味着承認以色列。托馬斯的文章顯示,現在還有28個國家不承認以色列。據英國廣播公司今年8月1日報道,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已有147國承認巴勒斯坦國。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一直承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但尚未承認巴勒斯坦爲一個國家。幾位美國總統曾表達對最終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支持,但其中不包括特朗普。在其任內,美國政策明顯偏向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多次公開表態,反對“兩國方案”。7月29日,以外長薩爾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就等於建立一個“哈馬斯國家”和“聖戰國家”,“這根本不可能發生”。據澳“對話”新聞網報道,以色列近期批准了無限期佔領加沙部分地區的計劃以及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擴大定居點的計劃。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以色列定居者的總人口超過70萬。此外,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8月2日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反對“兩國方案”,反對“猶太復國主義政權”與主權巴勒斯坦國並存。

目前正在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加拿大等國已經明確表示,哈馬斯不能在未來巴勒斯坦國的治理中發揮任何作用。巴勒斯坦總理兼外長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日前重申,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把對加沙的控制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然而,哈馬斯8月2日發聲明稱,該組織不會解除武裝,直至建立一個獨立、擁有完全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對話”新聞網稱,雖然反對哈馬斯的聲音在加沙民衆中變得越來越大,但民意調查顯示,領導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支持率甚至低於哈馬斯,平均爲21%。

英國《衛報》今年7月30日稱,聯合國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開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收到了來自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一封信。阿巴斯在信中做出了一系列讓步,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承諾一年內在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所有被佔地區舉行總統選舉。

“再次獲得動力,有成功的機會嗎?”

托馬斯表示,此前,隨着加沙衝突愈演愈烈,“兩國方案”被認爲“已經死亡”,而現在隨着一些西方國家立場的轉變,該方案又顯示出了生命的跡象。“‘兩國方案’再次獲得動力,它有成功的機會嗎?”對此,托馬斯認爲,雖然有很多因素導致該方案的落地極爲困難,但也並非沒有可能。上世紀90年代,北愛爾蘭問題各方就通過簽署和平以及權力分享協議,結束了幾十年的衝突。

諾曼也認爲,雖然“兩國方案”面臨諸多棘手問題,但這些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他舉例說,南非種族隔離問題通過妥協和對話找到了解決辦法。爲了推動“兩國方案”取得進展,諾曼提出了幾項建議,包括保持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勢頭;在以色列國內鞏固對“兩國方案”的支持;哈馬斯此前表示願意加入巴解組織,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組建一個統一的政府,這一點必須得到鞏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必須提出一個全面和包容的治理改革計劃;以色列定居點必須被拆除;國際社會推動實施“兩國方案”的政治意願需要加強,走可行的和可持續的和平道路,這意味着要超越加沙停火這一目標,轉而開始一個更具變革性的進程。

據《環球時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觀察,總體上,以色列城市和世俗人羣以及中左翼人士傾向於支持“兩國方案”。 他們認爲,維持以色列的“猶太、民主”性質並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是建立一個與以色列共存的巴勒斯坦國。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之後,他們多次主張“兩國方案”是解決當前危機的長遠出路。然而,這一聲音在以色列輿論中並不佔據主流。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到3月所做調查顯示,以色列民衆對“兩國方案”的支持率創下新低,只有21%的人認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和平共處是可能的。

英國利物浦大學政治系研究員歐文今年5月在“對話”新聞網上發文,通過對多項民調結果進行分析闡述如何能更有效地落實“兩國方案”。他表示,巴勒斯坦社會和經濟進步研究所於去年3月在“認真談判”的前提下提出了“兩國方案”的問題,得到了72.5%受訪者的積極回應。這與2023年12月巴勒斯坦政策和調查研究中心公佈的調查結果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在沒有提出“認真談判”的情況下,只有34%的巴勒斯坦人支持“兩國方案”。顯然,“認真談判”是關鍵。

此外,歐文通過對比其他民調發現,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巴以民衆接受“兩國方案”的比例會明顯增加,因此如果在未來的談判中重視這一點,“兩國方案”可能取得成功。“落實‘兩國方案’,要將所有可能使其成功的因素結合起來。”歐文還強調,在談判中,更重要的是要知道雙方的“紅線”在哪裏。此前北愛爾蘭在調查與和平協議相關的問題時,對此尤爲看重。

【環球時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張灝 環球時報駐阿聯酋特派記者 任皓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