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報道稱,隨着首爾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在韓外國人走上街頭,藉助首爾這一平臺表達對本國及周邊局勢的態度和立場。近日,來自柬埔寨、菲律賓、緬甸等國的僑民陸續在首爾舉行示威集會,引發韓國社會廣泛關注。韓國學者指出,這一現象反映出首爾作爲全球城市的信息傳播能力不斷增強,但也可能帶來涉外矛盾在韓國本土發酵的風險。
7月27日上午,500多名柬埔寨籍人士在首爾鍾路區普信閣前集會,手持柬埔寨國旗和用韓文書寫的“譴責泰國軍隊”“停止侵略”等標語,呼籲關注柬泰邊境爭端。同日下午,約300名菲律賓人聚集在地鐵惠化站,高舉前總統杜特爾特肖像,用不太流利的韓語高喊“釋放杜特爾特”,希望藉此引起韓國民衆對該國政治局勢的關注。
報道指出,類似活動近年來頻頻在首爾市中心出現,其大多集中在週末舉行。參與者主要是在韓國地方城市務工的外籍人員,通常專程乘車赴首爾,以擴大示威影響力。在忠清北道清州一家工廠工作的柬埔寨人洪考就特地趕往首爾示威。在京畿道東豆川工作的菲律賓人加西亞則稱,“我們相信,在首爾發聲,國際社會能更好地聽到我們的訴求”。
截至去年,在韓外國人約有265萬,佔全國人口的5.2%,十年來增長約1.5倍,高於日本3%的外籍人口比例。韓國社會學界指出,外國人集會的規模和頻率不斷上升,首爾作爲“國際抗議舞臺”的趨勢日益明顯。全北大學社會學教授薛東勳強調,首爾已成爲全球輿論傳播的重要樞紐,尤其爲來自聲量較小國家的民衆提供了難得的發聲機會。
但此類涉外示威活動持續增多,也引發部分韓國民衆對本國可能捲入他國紛爭的擔憂。高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尹麟鎮表示,隨着外籍人口和多元訴求不斷增加,韓國社會亟需通過新政策,構建更加包容的制度環境,爲實現多元文化共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