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派記者 樊帆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馮帆 白元】菲律賓外交部日前宣佈,應印度總理莫迪邀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將於8月4日至8日訪問印度,以擴大兩國之間的國防和經濟合作。據《新印度快報》3日報道,馬科斯將於8月5日會見印度總理莫迪,隨後還將與印度總統穆爾穆和外長蘇傑生會談,這標誌着“菲印戰略伙伴關係邁出重要一步”。與此同時,《印度時報》報道稱,馬科斯訪印前,印度3艘海軍軍艦已於7月30日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將自8月3日起同菲律賓海軍在中國黃巖島附近海域舉行聯合演習。相關專家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菲印的聯合演習旨在爲馬科斯訪印“營造合適氛圍”,不失爲“作秀手段”,且菲印聯演形式大於內容,本質上無法掀起大浪,也無法協助菲律賓改變當前南海的現狀。
據報道,此次訪問恰逢菲印兩國建交75週年,且馬科斯是自2007年以來首位訪問印度的菲律賓總統。而菲律賓外交部日前表示,預計菲印將簽署至少6項協議,涵蓋法律、文化、科學和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擴大海上合作也將成爲莫迪和馬科斯談話的要點”。
印媒稱,當前印菲都面臨地區安全挑戰,在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和所謂“馬哈薩伽願景”(共同全面促進地區同安共榮願景)下,兩國正加強戰略協調,以深化雙方各自在印太安全框架中的地位。
據《新印度快報》報道,近年來印菲防務關係得到了顯著加強,尤其是菲律賓2022年花費3.75億美元從印度採購“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系統,這是印度首次將該套系統出口到國外。
另據印媒報道,包括導彈驅逐艦“德里”號、反潛護衛艦“基爾坦”號、艦隊油船“沙克蒂”號在內的3艘印海軍軍艦3日正式開啓與菲海軍在中國位黃巖島附近海域的首次聯合海上演習。《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前抵菲的印測量船“桑德亞克”號無法前往南海地區。同時,印度海軍另一艘“薩特普拉”號護衛艦正在同新加坡海軍進行聯合演習。
印媒揚言,上述演習都是印度加強東南亞的戰備部署以“對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媒體人拉梅什·拉姆昌德蘭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妄稱,印菲軍演就是爲了向中國發出“威懾”警告。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媒所謂的“遏制中國”論調,與近年的中印邊境問題息息相關,在部分印媒眼中,任何可以從地緣政治角度牽制對抗中國的事情都符合印度利益。錢峯表示,作爲兩個主權國家,印菲雙方加強雙邊合作,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相關合作干擾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自然要引發中國的警惕。而近年來,印度進一步推進東向戰略,全方位加強與菲律賓的合作,尤其是圍繞南海的防務合作,顯然難逃將南海問題當成了“加強對沖中國”一張牌的嫌疑。“在這種情況下,印媒往往有一種‘逢中必反’的心態。因此,在馬科斯訪印前,出現部分印媒鼓吹‘中國威脅論’也不足爲奇。”
中國南海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所所長丁鐸則表示,從菲律賓拉攏印度或其他一些國家到南海舉行聯合演習可以看出菲律賓的三大企圖:首先,菲律賓企圖藉助域外國家的勢力來攪動南海局勢,試圖在南海推動所謂泛安全化敘事、渲染外部威脅、妄圖坐實“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的策略和圖謀;其次,菲律賓國內的一些勢力一心想把南海問題塑造成國際熱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社會關注,以此凸顯菲律賓所謂的戰略價值或者安全價值,從而不被美日等傳統盟友所放棄;最後,菲律賓戰略價值越被強化,其他域外力量給予菲律賓軍事安全支持的力度就會越大。丁鐸進一步分析稱:“對於菲律賓而言,形式上的聯演在輿論上、心理上可以壯壯膽,讓其有一些炒作渲染的素材,實質成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