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如何設定、補貼對象有誰、資金如何保障 育兒補貼制度詳解來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週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育兒補貼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關情況。

每孩每年3600元

將產生3方面預期效果

“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範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羣衆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介紹,現階段,國家育兒補貼的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滿3週歲。這是結合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居民的養育成本和政府財力狀況等多種因素,也參考了國際上育兒補貼的相關情況,按照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的原則綜合確定的。

郭燕紅介紹,從國際看,這是不少國家採取的生育支持政策之一;從國內看,一些地方結合了當地的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探索實施了不同形式的育兒補貼政策,受到羣衆普遍歡迎。根據國際和國內的實施情況,中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將產生3方面的預期效果。

幫助減輕家庭養育的負擔。育兒補貼制度作爲支持生育的經濟政策,通過財政資金的精準發放,可以直接增加羣衆的現金收入。育兒補貼每年惠及上千萬個家庭,可以爲家庭育兒提供基礎性支持,改善育兒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助力幼有所育。

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育兒補貼是強化生育支持、促進生育友好的激勵政策,樹立了鮮明的政策導向。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還有利於和托育、教育、就業、稅收、住房等相關的政策同向發力,持續完善生育政策體系,更好地形成系統集成效應,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育兒補貼是一項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廣、發放穩定,是“投資於人”的重要措施。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進一步強化基礎民生保障,促進家庭發展,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小切口”撬動“大民生”。同時,有助於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力。

“育兒補貼是一項新的制度,我們將持續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跟蹤評估效果,不斷地優化和完善政策措施。”郭燕紅說。

微信支付寶上可申領

面向3歲以下是通行做法

爲何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育兒補貼?

“主要考慮是,0—3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家庭養育特別需要支持的重要時期。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生育支持,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結合我國發展階段和財力狀況,育兒補貼制度覆蓋3歲以前的嬰幼兒養育階段。

2025年之前出生的孩子是否可以享受補貼?

根據《實施方案》,育兒補貼的發放對象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王海東介紹,這部分嬰幼兒按照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也是發放到年滿3週歲。也就是說,2022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符合條件的嬰幼兒,都可以領取育兒補貼。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2022年至2024年各月份出生的嬰幼兒申領補貼金額的對照表,有需求的家長可以參考申領。

育兒補貼何時可以申領、如何申領?

王海東介紹,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育兒補貼主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領。爲方便羣衆,國家衛生健康委依託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育兒補貼申領專區,同時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服務平臺開通了育兒補貼申領入口,公衆可通過多個渠道線上辦理,實現育兒補貼申領“不出門、隨手點、輕鬆辦”。同時,保留了線下辦理渠道和人工服務,因特殊原因無法通過線上申領的羣衆,可到嬰幼兒戶籍地鄉鎮、街道辦理。申領時只需提交嬰幼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等證明嬰幼兒身份和撫養關係的必要材料。

一孩納入育兒補貼範圍

今年初步預算900億元

此前,國內一些地方探索發放育兒補貼,大多隻針對二孩、三孩,多數一孩家庭無法享受。此次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將一孩納入補貼範圍,有何考慮?

“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發放育兒補貼,積累了不少經驗,爲國家育兒補貼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鑑。總體看,這些地方政策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多數沒有將一孩納入補貼範圍。”王海東介紹,在《實施方案》研究制定過程中,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對補貼對象等問題開展了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大家普遍建議,應當加強對一孩家庭的生育支持。

“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將一孩納入育兒補貼範圍,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王海東介紹,一方面,一孩家庭是育兒家庭的主體。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中,一半以上是一孩,將一孩納入補貼範圍,實現育兒補貼制度廣覆蓋,能夠全面惠及育兒家庭;另一方面,生育是一個家庭的大事。生育一孩是家庭生育的起點和基礎,也是特別需要支持的關鍵階段。給一孩發放育兒補貼,可以改善家庭的生育體驗,減輕家庭的養育壓力,也有利於家庭的再生育考慮。

育兒補貼是一項需要穩定財政投入的重大政策,如何讓補貼資金精準、及時、足額髮放到羣衆手中?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郭陽介紹,按照《實施方案》部署,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對於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補貼所需資金,中央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

“財政部門將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對資金申領發放各環節實行全過程監管,確保每一筆資金都安全抵達。”郭陽表示,財政部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育兒補貼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監督的具體要求,細化規範資金下達流程,落實各級工作責任。兩部門將對補助資金實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做好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確保管好用好財政資金。

育兒補貼地方標準如更高

評估備案後可以繼續執行

此前,部分地方已經探索實施本地育兒補貼政策,一些地方標準還高於此次國家基礎標準。如率先推出育兒補貼政策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對按政策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本地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規定,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萬元,生育二孩,累計發放育兒補貼5萬元,生育三孩及以上,累計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出臺後,地方政策如何與國家政策銜接?地方標準較高的,還能不能發放?

“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結合實際,探索實施了育兒補貼的政策,取得積極成效。”郭燕紅表示,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出臺後,要加強政策統籌,地方政策要規範有序銜接,主要有3方面的原則和考慮:

首先,國家建立制度,各地按照執行。國家全面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實現了全國全覆蓋,同時確定了國家基礎標準,也就是每孩每年3600元。對於之前沒有育兒補貼政策,或者補貼範圍較小,或者補貼標準低於國家的,要按國家補貼的範圍和基礎標準統一實施,實現政策均等化覆蓋,體現政策的公平性。

其次,做好政策銜接,保障羣衆利益。對於各地之前已經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地方要制定具體的政策銜接方案,確保本地政策和國家制度有序銜接。在此過程中,要切實保障羣衆的切身利益。地方此前補貼標準高於國家基礎標準的,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備案工作後,可以繼續執行。

第三,強化政策統籌,增強可持續性。實施方案明確,各省份在地市級執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地區差異較小的省份也可以在本省份內執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也就是說,育兒補貼政策要至少在地市級層面進行統籌。提高政策的統籌層次,有利於避免政策碎片化,切實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生育支持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了經濟支持、服務支持、時間支持、文化支持等一攬子的政策措施。”郭燕紅表示,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採取多種措施,與育兒補貼制度同向發力,形成生育支持政策的“組合拳”,更好地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生育保險覆蓋2.53億人

多渠道降低“三育”成本

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提出一攬子生育支持措施。

郭燕紅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落地生效,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經濟支持方面,多渠道降低羣衆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並將扣除標準提高到每個子女每月2000元;提高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水平;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將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等。

在時間支持方面,進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區、市)普遍延長產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設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產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

在托育服務方面,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體系,加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推進托幼一體服務,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託等多種方式的托育服務。截至去年底,全國託位數已達到每千人口4.08個。

在婦幼健康服務方面,推進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擴大分娩鎮痛服務覆蓋範圍,持續實施母嬰安全五項制度。擴大兒科醫療服務供給,部署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全部提供兒科醫療服務,滿足和保障廣大兒童就醫需求。

“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達到2.53億人。”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劉娟介紹,通過報銷生育醫療費用、發放生育津貼,使女職工在生育產假期間獲得基本保障。生育醫療費用實現了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的全週期保障。生育津貼作爲參保女職工產假工資,由生育保險支付,保障產假期間的生活費用,也使嬰兒得到必要的照顧和哺育。“十四五”期間參保人累計享受各項生育保險待遇9614萬人次,基金累計支出4383億元。

劉娟介紹,國家醫保局積極回應羣衆關切,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全面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報銷,2024年已有超100萬人次享受待遇,助力萬千家庭圓了“生育夢”。部分省份將分娩鎮痛納入報銷,爲孕產婦減負又減痛。同時,加快新生兒護理、“親情陪產”等價格項目立項,促進兒科產科優化服務,更好滿足羣衆對生育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在優化管理服務方面,劉娟介紹,國家醫保局優化“出生一件事”,探索新生兒憑出生醫學證明參加基本醫保,實現“出生即參、待遇即享”。進一步減環節、簡材料、壓時限,實現生育津貼審覈支付10個工作日內辦結。積極推動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讓參保人在生育期間第一時間得到經濟支持,目前全國超六成的統籌地區已經實現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