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新雨中穿行,沒有傘的人更應被關愛。當前,國內“孤兒藥”研發呈現加快推進趨勢,但整體上仍處於起步與爬坡階段。生活中,有太多和佳佳一樣的罕見病患者在堅強前行,也有太多與佳佳媽媽一樣的人,滿懷期望地等待着國產特效藥問世的那一天。“國內雖沒有特效藥,但有少數幾個臨牀試驗正在進行。對我們來說...
採寫:本報記者吳純新俞慧友陳曦策劃:趙英淑滕繼濮近日,一名遊客在海南省三亞市被蛇咬傷後不幸離世。這場意外引發公衆對抗蛇毒蛋白血清產能不足問題的關注。其實相較於抗蛇毒蛋白血清,在全球範圍內,有一種藥物更加稀缺——罕見病藥物。已知的罕見病已超過7000種,患者總數超過3億,但其中僅有不到10%...
日前,在“2025人民好醫生婦幼健康科普行動”階段性總結交流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專家甄璟然教授就婦幼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行動特點及醫生參與科普的意義接受了記者採訪,並進行深入分享。甄璟然教授指出,婦幼健康是關係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的重要議題,而健康科普則是提升公衆健康素養、預防疾病發生的關鍵環...
編者按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青少年涉毒問題日益突出,吸毒人員逐漸呈低齡化趨勢。“上頭電子煙”“潮飲”“笑氣”等新型毒品或成癮性物質,憑藉其高隱蔽性和迷惑性,悄然向青少年蔓延。青少年好奇心強、辨別能力弱,極易在誘惑下誤入歧途,甚至從“淺嘗一口”走上“以販養吸”的違法犯罪道路。青春不應受到毒...
趙志疆近日,國家衛健委等14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印發2025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要求規範互聯網診療行爲,重點打擊網絡“醫託”、違規發佈醫藥廣告,以及假借醫學科普或會議活動等“引流”“帶貨”、僞造編造變造在職或離退休行業人員視頻營銷牟利等不法...
持續優化醫療服務、方便羣衆看病就醫是關鍵的民生實事。6月2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衛健委獲悉,北京市持續開展檢驗檢查互認工作,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14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181項醫學檢驗結果、300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的線上共享調閱、互認。至2025年底,醫院數量將新增60家,達到200...
科技日報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張夢然)由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主導的研究團隊,在探索腦微觀世界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揭示了大腦與小腦區域關鍵神經受體的結構和形態。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爲理解運動控制、學習與記憶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並能推進神經系統疾...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法國24電視臺網站近日報道,法國血液機構發現一種全球罕見的新血型——“瓜達陰性”。該發現已獲國際輸血協會正式認證。目前已知的該血型唯一攜帶者是一位來自加勒比海瓜德羅普島的68歲法國女性。據研究人員介紹,這一發現源於15年前的一次常規體檢。當時這位女性在術前檢查時,血...
科技日報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利用來自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患者的幹細胞,創建出一種“芯片上的ALS”疾病模型,有望揭示這種神祕且致命疾病的成因,並推動開發出有效的治療方法。之前,研究人員已能將ALS患者的成體細胞“重編程”爲幹細胞,並進一步誘導其...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挪威科技大學科學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公開版》上的最新研究顯示,每日步行超過100分鐘,可將慢性腰痛風險降低23%。作爲困擾各年齡層的常見病,腰痛已成爲全球致殘主因之一。相較於其他運動方式,步行具有普適性強、成本低廉的特點。儘管現行健康指南建議通過運動緩解慢性腰...
◎本報記者張佳欣20世紀20年代,埃及圖坦卡蒙陵墓開啓後,參與發掘的考古隊員接連出現健康問題,關於法老古墓傳說的各種猜測不脛而走。數十年後,科學家發現這些墓室中常存在一種名爲黃麴黴的真菌,其孢子可在空氣中長時間休眠,一旦被吸入,便可能引發致命感染。如今,這種曾被認爲有毒的微生物,在實驗室裏實...
6月23日晚,西安鉅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子生物”)發佈關於重組膠原蛋白產品有關問題的聲明,再次回應了此前因可復美產品引發的種種爭議。鉅子生物在聲明中指出,近期,關於公司產品重組膠原蛋白成分添加的討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該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公司迅速響應,對重組膠原蛋白...
一場跑得“不順暢”的馬拉松可能從一頓“雞蛋加牛奶”的早餐就開始了。“賽前喫雞蛋、喝牛奶以‘補充營養’這是很普遍的錯誤,賽前應避免高蛋白食物,因其不易吸收,加之劇烈運動,容易造成嘔吐或腹瀉等情況。”公共營養師、北京醫師跑團營養顧問張瑩表示,賽前早餐要以高碳水化合物爲主、少纖維素、避免高蛋白...
科技日報訊(記者趙漢斌)6月20日,記者從雲南省骨與關節疾病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主任胡敏團隊通過化學重編程和球狀化技術,將皮膚成纖維細胞轉化爲誘導性成骨細胞。這爲嚴重骨折或骨不連的臨牀治療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生物活性材料》上。“傳統的骨折治療方法包括骨移...
◎本報記者韓榮長高是許多人的夢想,成年人是否還有機會再長高呢?不久前,長沙市某醫院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37歲的男子在過去一年中身高突然增長了10釐米。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經過詳細檢查,醫生髮現該男子患有垂體功能減退症。垂體雖小卻負責調控全身激素分泌“垂體是位於大腦底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