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佳星當前,人工智能(AI)技術在疾病診斷、影像識別、藥物研發等領域均展現出巨大潛力和價值。如何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賦能醫學發展,又如何使人工智能在賦能醫學發展中“揚長避短”?4月19日至20日,以“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發展”爲主題的2025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就人工智能...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德國蒂賓根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烏鴉也具有識別幾何規律的能力,是人類之外首個被證實具有這種認知技能的物種。這一發現爲動物認知研究開闢了新方向。識別出幾何形狀的規律意味着,能從一組形狀中挑選出與其他形狀不同的形狀,如在一堆月亮形狀中把...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17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研究,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藉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檢測到地球上只能由生物過程產生的氣體的化學特徵。這可能是迄今爲止太陽系外存在生物活動的“最有力證據”。但該團隊與其他天文學家都...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確定了對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的關鍵大腦區域。這項15日發表在《大腦》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有助更好地瞭解人類大腦是如何支持理解、得出結論以及處理新問題的,即推理能力。研究腦損傷既困難又耗時,還需要大量具有特定腦損傷的患者。這類損傷可能會影...
4月17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指導,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辦的第十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在張家界市民廣場啓動。第十屆大賽以“萬步有約,健康體重”爲主題,總參賽規模將超過100萬人。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宋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
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的主題爲“科學防癌,健康生活”。淋巴瘤是一類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習慣的變化以及老齡化等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淋巴瘤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居高不下。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
春天的美不僅能看到,還能品嚐到。近期,各類時令春菜紛紛上市:香椿芽香氣獨特、鮮嫩可口;水芹清香脆嫩、鮮香味美;春筍清炒脆嫩爽口、回味甘甜……種類繁多的春菜讓人們的餐桌上也充滿了春意。春暖花開,百菜爭“鮮”,哪些春菜適合食用?如何喫出春意、養出健康?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春食一口鮮,錯過等一...
本報北京4月17日電(記者王美華)4月20日將迎來穀雨節氣,這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副主任醫師陳平提醒,此時養生要順應節氣特點,重點做好祛溼健脾,以安然入夏。“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寓意春雨滋潤、五穀萌發。”陳平介紹,此時,南方多雨溼潤,北方升溫明顯,空...
本報北京電(記者王美華)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近日發佈通知,決定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健康鄉村建設行動和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啓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15個專項行動。結合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實際和健康中國行動推進情況,將此次新增的3個行...
近年來,隨着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和健康體檢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通過肺部CT檢查發現自己有肺結節。肺結節這個醫學術語常常讓人們感到恐慌,甚至聯想到惡性腫瘤。肺結節有這麼可怕嗎?發現肺結節,該怎麼辦?肺結節並不等於腫瘤,更不是肺癌。所謂肺結節,是指出現在肺組織內的直徑≤3釐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
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長期失眠不僅會降低人體免疫調節能力,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風險。辨證調理失眠,中醫有哪些好方法?心脾兩虛型失眠,表現爲不易入睡、多夢易醒,並且伴有心悸健忘、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女性還會經期紊亂、經量減少。調理以健脾養心爲主,平...
通過一聲咳嗽可以“聽”出是不是罹患肺癌;藉助大模型設計新型高強度蛋白質黏合劑,幫助發現新藥、開發生物傳感器……這些曾經被認爲像天方夜譚一樣的橋段,如今正在成爲現實——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們的傳統認知,在醫療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探索,已經成爲開啓人類健康新篇章的重要工具。市場機構預...
3月,2025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參保集中繳費季基本結束。全民參保是全民醫保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本醫保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參保質量持續提升。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完善了籌資和待遇政策,其中,斷繳人員等待期政策今年開始執行。在這個...
人體代謝規律與日常飲食時間密切相關。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張劍波醫生提醒:合理規劃一天中的4個關鍵時間節點,可有效調節代謝節奏,避免脂肪堆積,爲體重管理提供科學支持。上午9點前是激活代謝的重要時段。經過夜間睡眠,人體基礎代謝率降低10%—15%,及時攝入早餐能重啓代謝功能。若空腹持續至9點後...
春季,陽氣上升,萬物復甦,人體的脾胃功能隨之活躍,但也易受外界影響而出現問題。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爲“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生命的盛衰。調養好脾胃,對於增強身體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龔燕冰,結合春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