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多城樓市火熱:北京新房網籤量同比翻倍,上海熱門樓盤認購接連觸發積分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樓市延續分化態勢,部分城市推出好房節、購房季等一系列購房活動促進購房需求釋放。機構監測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等新房網籤成交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熱點城市的二手房看房量及簽約量也明顯增長。

北京新房網籤量同比翻倍增長,上海熱門樓盤接連觸發積分

今年五一假期,一線城市樓市活力盡顯,從機構監測的數據來看,北京新房網籤量同比翻倍增長,上海熱門新盤認購火爆,多盤觸發積分;深圳則以“五一好房節”促交易,廣州節前密集推新且去化良好。

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小長假期間(5月1日-5月5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約2.97萬平方米,比去年假期增長18.32%。

從市場表現來看,4月底至五一期間,上海多個區位條件優越、產品性價比高的新盤認購率突破100%,其中徐匯濱江綠城潮鳴東方項目首期推出120套房源,認購率突破170%;在一批次房源“日光後”,浦東新楊思翡雲悅府項目二期推出160套房源,認購率超過300%,觸發積分;浦東北蔡國貿中國鐵建·西派海上項目四期推出82套房源,認購率超過240%,觸發積分;閔行梅隴安高申隴院項目三期推出224套房源,認購率達132%。

上海外環外部分項目利用假期推出多重優惠。例如位於金山的星耀東方、御著項目在五一期間推出五重豪禮:到訪即可參與案場主題活動,每天5套特價優惠房源,活動期間成交贈2萬元車位抵用券,成交抽取品牌家電,“老帶新”到訪各獲夏日定製水壺裝1套等。

北京的五一樓市也交出亮眼成績。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累計網籤302套、3.4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14%、107%。

機構監測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北京新房項目普遍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特價房源較多,促銷力度較大;部分樓盤在特價房源基礎上還進行了折上折促銷活動。從案場來訪情況來看,市場延續分化特徵,朝陽、大興、昌平等區域部分熱點“好房子”項目來訪客戶較多,但其他區域來訪及成交整體較爲平淡。

深圳則以“五一好房節”促進購房需求釋放,推出折扣優惠、特價房、以租換購、以舊換新3.0等衆多優惠,有近30個樓盤項目集中參展,部分項目推出8.8折優惠,特價房源超50套。此外,中介機構推出“以舊換新3.0”計劃,提供最高11萬元補貼。從二手房市場來看,樂有家數據顯示,五一期間(5月1日-5月5日),深圳樂有家門店二手住宅看房量同比增長16.3%,門店簽約量同比增長27.7%,相較去年有明顯上漲,說明“9.29新政”的政策邊際效應還在持續,深圳市場逐步“止跌回穩”。

廣州則有多個樓盤集中在五一前開盤加推,4月最後三天共發放19張預售證,新批住宅套數2828套。從成交來看,由於多個純新樓盤在五一前集中入市,新規產品疊加高性價比,成交去化較好。根據廣州貝殼的數據,4月27日-5月3日,貝殼廣州新房成交數量超過1000套,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此外,成都、杭州、武漢等熱點城市的假日樓市表現也較突出。以杭州爲例,5月1日-5月5日,杭州新房成交量329套(4.9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二手房成交237套(2.25萬平方米),成交面積同比增長16.0%。另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數據,五一假期,該機構二手房帶看同比增長58%,新房帶看同比增長50%,新房認購同比增長61%。

核心城市新房銷售有望得到支撐,分化仍是市場主旋律

從全國範圍來看,根據58安居客雲洞察數據顯示,2025年五一假期,全國新房線上找房日均熱度較前五天上漲約3.9%,較整個4月上漲約2.5%。同比而言,今年五一假期整體的線上新房找房熱度則不及去年同期,全國百城二手房找房熱度指數也有所降溫。

安居客方面認爲,2024年五一前後,多個一線城市密集推出限購鬆綁等政策,成爲推動需求反彈的關鍵動力。而今年,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已連續數月維持在高位,市場自發的調整需求逐步顯現,在此背景下,二手房市場熱度的階段性回落符合市場運行的內在邏輯。

除政策因素外,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對樓市短期表現產生重要影響。文旅部數據顯示,2025年五一假期國內出遊人數達3.13億人次,同比增長6.4%,旅遊消費支出同比增長8.0%。

安居客方面認爲,隨着近年來假日出遊意願持續提升,大量潛在購房羣體在假期期間選擇外出旅遊,直接導致看房購房需求的階段性下降。不過,這種需求的短期抑制具有明顯的時間特性,並非市場需求的根本性萎縮。隨着宏觀經濟環境的逐步企穩,被暫時擱置的購房需求有望逐步迴流至房地產市場,爲後續市場復甦提供支撐。

展望5月,中指研究院認爲,在房企促銷、“好房子”供應增加及政策利好預期帶動下,核心城市新房銷售有望得到支撐,但分化仍是市場主旋律;二手房在學區需求階段性釋放後,短期市場成交環比或出現一定回落。此外,關稅局勢升級背景下,外向型經濟城市可能面臨階段性壓力,居民購房節奏或受到影響,需關注市場變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