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盤活存量用地是今年房地產領域的重點工作之一。當前,各地公示擬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下簡稱“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以下簡稱“收儲土地”)的節奏不斷加快,擬收儲地塊總規模持續擴大。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5月20日,各地公示擬使用專項債收儲土地接近3000宗,總面積已超1.33億平方米。
記者注意到,4月份各地公示擬收儲土地超1500宗,總面積超7000萬平方米,總金額超1700億元,宗數、面積、金額均超1月份至3月份擬收儲土地公示總量。
5月份,各地持續推進收儲土地工作。5月22日,重慶市永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永川區2025年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存量閒置土地價格公示》,擬收儲7宗地塊。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專項債作爲地方政府融資的重要工具,在今年推進“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地積極推進專項債收儲土地有關工作,有助於平衡土地市場的供求關係。
從擬收儲地塊的具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宗地屬於地方國企,佔比超80%。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從時間維度來看,4月份各地擬收儲涉宅地塊中,民企佔比約16%,較2月份、3月份有所提升。未來央企、民企也可以藉助換地、“收調供”等方式,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協商,加快存量閒置土地盤活,改善自身土地儲備結構,也有利於更好地改善市場供求關係,助力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在收儲價格方面,以地塊收儲價格與出讓時的成交價相比,約50%的地塊擬收儲價格與成交價的比值在0.8至1.0之間,約30%的地塊比值在0.9至1.0之間。
當前,已有地區對收儲土地定價機制作出詳細規定。信陽市人民政府5月8日發佈《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定價機制、收地方案、收地程序等。根據《通知》,除司法或破產拍賣進入變賣程序、在市域內參與競買其他土地、因法定原因無法開工等四種情形以外的土地,將根據市場形勢、合同履約等情況,按基礎價格下調5%確定收地價格。
“當前全國各地公示擬使用專項債收儲土地工作明顯提速,但實際發行專項債的規模仍較小。”陳文靜表示,當前廣東、湖南、四川等省份已完成部分專項債發行,合計發債金額接近550億元,約佔擬收儲金額的比重爲15%,整體發債節奏有待加速。
目前,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工作正得到更多地區的推進。寧波市財政局日前發佈《關於發行2025年寧波市政府專項債券(七~十四期)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將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43.39億元。本批債券將於5月23日招標,5月26日開始計息。
談及發行專項債收儲土地工作的未來推進情況,陳文靜表示,5月初中國人民銀行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有望進一步降低各地發債成本,預計更多地區將參考已發行專項債省市的做法,明確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價格,加快專項債的落實發行,進一步改善土地市場供求關係。
嚴躍進表示,各地在收購土地前,應明確土地用途,確保收購的土地能夠得到有效二次利用。從高效推進專項債工作的角度,未來各地要持續優化工作方案和流程,以提高專項債的發行與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