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從軍25年的“兵王”,3項革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文、圖 | 沈紅飛、陳俊銘

從軍25年他先後自主發明、創造、革新22項成果其中3項獲得國家專利。多次參加尖子比武,8次奪冠榮立三等功4次。

他叫方小剛東部戰區陸軍某部二級軍士長。

今天,帶你一起探尋他的創新之路——

方小剛的故事,要從10年前說起。

當時,他是某集團軍修理所的一名修理工,隨隊參加野外駐訓,負責裝備檢修保障任務。爲提高裝備保障維修能力,他深入總結野戰條件下火炮快速分解結合、排除故障、恢復裝備性能的方法,並根據戰場搶修要求研究製作了“野戰搶修檢測快速修理工具”,被部隊推廣使用。

他始終堅信創新對戰鬥力的貢獻非常重要。

從此,他在創新大道上一路飛奔。

他的發明創造都圍繞戰鬥力展開,一切都爲了戰備訓練,爲了能打勝仗。

他多次參加單位和上級組織的實彈射擊和各類演習。

在圓滿完成保障任務的同時,他一心瞄着問題展開研究攻關,確保裝備發揮出最大效能。

一次野外駐訓前,他加班加點檢修火炮,發現某型火炮身管圓柱面保養和反後坐密閉性檢查無法實現在營完成,只有在工廠大修時2至3人配合操作才能完成,最快也要50多分鐘。

既費時、又費力,爲發揮裝備的最大戰技能水平,加速戰鬥力生成,他把自己關進工作室,琢磨起革新電動液壓後坐器。

他找來十幾本教材和資料,反覆查閱認證可行性,但在如何計算外向拉力時遇到了困難,拉力太小達不到技術要求,太大則會損壞裝備。

他諮詢多名院校教員、廠家師傅都沒找到答案,但他沒有放棄,決定自己攻關。一有時間他就把自己關進操作間,反覆調試對比,記錄了數百組數據,終於摸索出了數據變化規律,找出計算方法。

後來,他革新的電動液壓後坐器,使某型火炮的檢測保養時間大幅縮短到10分鐘以內。

熟悉方小剛的人都知道,他鑽研起來近似癡迷。

在革新某型火炮退彈器時,液壓千斤頂橫向安裝後無法正常使用,成了卡口難題。

那段時間,他把千斤頂拆裝了一次又一次,反覆研究其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一次下營巡修,他拿起塞尺準備檢查火炮,突然想到帶彈性的塞尺正好可以改進千斤頂,他激動地一下跳了起來,直往工作間跑,切割、鑽孔、打磨,忙活了3個多小時,改裝圓滿完成,退彈時間由原來的20多分鐘縮短到5分鐘。

在方小剛的鑽研革新路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入伍25年,他始終勇於創新,先後自主研製的某型瞄準鏡校正器、某型火炮防護塞、摺疊槍架,3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多項改裝成果在部隊推廣。

如今,入伍25年的他,依然保持旺盛的創新激情。

他忙碌的身影總是出現在訓練場和車炮場,大家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

方小剛,好樣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