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火箭軍某旅發射營教導員
張平坤的“最美”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他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
上教育課時能讓枯燥的理論鮮活起來
官兵們都願意與他談心交心
作爲能文能武的帶兵人
他上裝能操作、上陣能指揮
在一次次“號手就位”中
立起勝戰標杆
他的“最美”
是強軍路上永不停歇的衝鋒姿態
以滿腔熱情投身鑄魂育人
“隨時能戰、全時待戰”
是張平坤對練兵備戰的理解
他深知
“號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
作爲一名帶兵人
要持之以恆開展鑄魂育人工作
讓官兵像一顆顆上膛的子彈
思想上“隨時”“全時”做好準備
幾年前
張平坤剛擔任發射營教導員時
官兵們的士氣不太高
他一到發射營
就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
深入戰士宿舍
卸下大家的“心理包袱”
走進導彈發射陣地
逐一幫助戰友們解“思想疙瘩”
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到一人一事、一車一架
▲訓練間隙,張平坤爲官兵宣講黨的創新理論
有一年
戰士盧曉遙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
比武競賽選拔
在本來是強項的射擊環節出現失誤
張平坤幫助他覆盤
精準找出問題根源
並通過以事說理的方式
撥開了他的思想迷霧
次年,盧曉遙再次踏上賽場
憑藉過硬實力取得優異成績
榮立二等功
就這樣
張平坤堅持“盯着人做工作”
官兵們重拾信心
在訓練和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
該營也被評爲
“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和“四鐵”先進單位
▲訓練之餘,張平坤(右)與連隊官兵談心
以自身過硬立起標杆榜樣
有一年盛夏
該旅合成訓練考覈
到了“白熱化”階段
考覈組設置各種敵情特情
“一路追打”
營長“重傷”退出戰鬥
發射陣地屢遭襲擾
……
營指揮所裏
張平坤死死盯着“戰場態勢”
與幾名骨幹商定後
下定作戰決心
迅速進行兵力重組、陣地轉換
同時派出思想骨幹
進行嵌入式思想鼓動
一套“組合拳”下來
該營官兵在複雜困難條件下
圓滿完成任務
就連考覈組都不禁稱讚
“這個教導員
還真有兩把‘硬刷子’”
其實
考覈組對張平坤的“能耐”早有耳聞
當排長
不到一年就進入
導彈專業技術骨幹行列
當指導員
是全旅唯一連續2年
被評爲“兩長一手”的政治幹部
當科長
2次帶隊參加
上級單位組織的
羣衆性練兵比武
次次奪得第一名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考覈組有意加大合成訓練考評難度
張平坤果然沒讓他們失望
▲張平坤參加軍事比武考覈
採訪中
官兵講起不少這樣的經歷和故事
對張平坤“思想教育有聲有色
軍事訓練嫺熟精通”
非常佩服
以“知責盡責”助力“成長成才”
作爲基層帶兵人
張平坤始終堅持用真情真心帶兵育人
幫助官兵成長成才
“00後”戰士陸強
家境條件不錯
剛入伍就惦記着
“在部隊幹幾年就退役”
張平坤“靶向用力”
與他結成理論互助小組
經常帶他學理論
和他談體會、說感受
還鼓勵他參加上級組織的
理論知識競賽
並取得第一名
陸強慢慢發生改變
也堅定了強軍報國的志向
主動申請選改軍士
併成長爲優秀號手和優秀政治教員
張平坤不僅關注官兵成長
還關心戰士們的家庭和生活
有一年年底
戰士曹敦雲在野外駐訓時
得知家鄉發生地震
十分擔心家人的安危
剛出訓練場
他就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話筒裏卻傳來暖心的消息——
教導員已第一時間致電慰問
還幫他申請了困難補助
幫助他們家災後重建
▲張平坤與營連骨幹深入交流,傳授帶兵育人經驗方法
張平坤擔任教導員以來
也收穫了一份
沉甸甸的“人才清單”
他所帶的營9人立功
70餘人次通過職業資格認證
10餘人次實現學歷升級
4人在上級比武中摘金奪銀
▲張平坤採取多種方式,靈活組織思想政治教育
入伍十多年來
張平坤用擔當與奉獻
詮釋着“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
使命與責任
他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被表彰爲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
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
榮獲火箭軍“礪劍貢獻獎”
2023年
他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2024年被中央宣傳部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評爲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
▲張平坤長年堅持剪報,學習各種知識
當張平坤被問及
“榮譽滿身,有何感想”時
他淡然一笑
“輝煌屬於昨天
今天的我會向着
更優秀的目標前進”
記者:龔家頤 張建動 方振昊 林澤 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