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團軍某旅堅持科技賦能提升部隊作戰能力——
協同訓練在“數字空間”展開
■周柯毅 孔棟樑
該旅官兵利用模擬訓練系統開展協同訓練。劉金慧攝
初春時節,某高原訓練場硝煙瀰漫,第76集團軍某旅一場合成營戰術訓練激戰正酣。無人機實時回傳“敵”裝甲集羣座標、電抗分隊同步釋放電磁干擾、坦克炮長與步戰車車長在共享態勢圖上標定攻擊軸線……隨着指揮員一聲令下,裝甲突擊羣與步兵分隊在炮火掩護下精準合圍,瞬間撕開“敵”防線。
演訓場上這一幕,是該旅堅持科技賦能提升部隊作戰能力的一個縮影。覆盤總結時,該旅一名領導看着系統顯示的訓練數據,感慨地說:“這套作戰流程,戰鬥班組在‘數字空間’已經磨合了幾個月!”
“過去開展訓練,各兵種習慣‘各自爲戰’。如今,數據鏈將多種作戰力量有機融合,確保發揮‘1+1>2’的效果。”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充分發揮模擬訓練系統的“磨刀石”作用,將傳統演訓場與模擬訓練系統深度融合,構建起“模擬系統打底、數據鏈貫通、實戰化檢驗”融合訓練體系,讓偵察兵、炮兵、步兵等多個兵種在虛實交織的戰場上攥指成拳,探索出一條合成部隊練兵新路徑。
走進該旅模擬訓練中心機房,數十臺交互終端全速運轉。東側無人機模擬器區域,偵察兵正在組織偵察訓練,高清屏幕上的任務地域地形地貌隨操縱桿偏轉實時變化;西側坦克模擬駕駛艙內,車長與炮手緊盯瞄準鏡,手指在觸控面板上快速滑動,與隔壁步兵班組同步標定突擊路線;南側電抗分隊訓練平臺上,跳動的頻譜圖與裝甲集羣的運動軌跡匯聚成數據洪流……
“過去主要練的是‘單打’,現在練的是‘組合’。”談起模擬訓練系統支撐的融合訓練體系,該旅某營張營長深有體會。以前組織模擬訓練,各專業習慣各練各的“絕活”:坦克專業練射擊精度、步兵專業練戰術穿插、偵察專業練目標識別……但是,“絕活”練紮實了,一上訓練場卻發現協同不暢。
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在協同中解決問題。張營長介紹,經過持續攻關驗證、改進組訓方式,如今開展模擬訓練,指揮終端可實時監測全營多個作戰單元的動態數據,系統甚至能自動預判協同衝突。“在上週組織的一次推演中,系統警告‘步坦間距超標’,我認真分析數據後及時調整隊形,並在後續實戰化訓練中驗證結果,大大提升了突擊效率。”看着眼前屏幕上的訓練數據,張營長感慨地說,“過去指揮員主要靠經驗判斷,現在注重用數據說話,心裏更有底了。”
新的融合訓練模式,同樣影響着其他參訓官兵。坦克炮長印育明介紹,以往組織模擬訓練,注重讓參訓人員掌握基本原理、熟悉基本操作、處置基本情況。前段時間,各專業圍繞協同訓練展開專攻精練,官兵的協同意識明顯增強。如今,操作艙與其他單元打通了數據鏈,不僅實時顯示自身的射擊參數,還標註了協同單元的作戰信息。
“運用模擬訓練系統開展訓練,不僅有效錘鍊了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提升了官兵對未來戰爭的認知水平。”張營長介紹,模擬訓練系統爲實戰化訓練提供了技術支撐,爲提升軍事訓練質效按下了“加速鍵”。按照新的訓練模式,不同作戰方案、戰法打法、作戰編組、兵力部署等通過系統推演改進優化後,再將最優作戰方案置於實戰化演訓環境檢驗,不僅節約了訓練資源、縮短了訓練時間,還大幅提升了訓練效果。
“虛擬空間探尋訓練最優解,實戰環境‘孵化’打贏新成果。”該旅領導介紹,科技賦能打破了場地、天候、環境的限制,改變了以往“千人百車”的訓練模式,提高了各作戰要素間的協同能力,強化了合成單位攥指成拳的作戰效能。近幾年,該旅利用跨軍兵種聯合訓練、體系對抗訓練等契機,對利用模擬訓練系統探索出的數百組數據、數十種戰法進行檢驗優化,充分發揮科技手段在軍事訓練中的“催化劑”作用,爲部隊戰鬥力生成注入強大動力。
“每一組數據更新,都是爲打贏蓄能。”該旅領導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緊盯未來戰場,持續探索科技練兵新路徑、新方式,推動科技優勢有效轉化爲能力優勢、作戰優勢、制勝優勢,促進實戰化訓練轉型升級。
短評
用科技手段夯實打贏“底座”
■陳志國
習主席強調,要“加強模擬化、網絡化、對抗性手段建設,探索‘科技+’‘網絡+’等訓練方法,大幅提高訓練科技含量。”當前,隨着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戰爭形態加速向智能化、信息化演進,戰爭的時空特性和攻防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科技練兵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
面對高原複雜環境和多兵種協同作戰難題,第76集團軍某旅牢固樹立科技練兵思維,探索構建“模擬系統打底、數據鏈貫通、實戰化檢驗”融合訓練體系,讓各兵種、各專業官兵利用模擬訓練系統練操作、練協同,在實戰化演訓場驗證訓法打法、研討改進方案,形成“虛擬空間探尋訓練最優解,實戰環境‘孵化’打贏新成果”的良性循環。
強軍打贏,科技先行。制勝未來戰場,迫切需要我們緊盯科技之變,從科技的角度審視戰爭、研究戰爭、思考戰爭,用科技手段夯實打贏“底座”。各級應樹立科技思維、提升科技素養,加強現代科技特別是軍事高科技知識的學習運用,結合自身實際探索運用科技手段創新戰法訓法的路徑和方式,不斷提升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爲打贏明天的戰爭蓄足實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