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成立76週年,在海軍節感受海上“鋼鐵長城”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6週年紀念日。在今年的海軍節上,30多艘海軍現役艦艇於23日前後在沿海十多個城市港口同步舉行艦艇開放活動,其中多型爲首次面向公衆開放,開放艦艇數量、型號均爲歷年來海軍艦艇開放活動之最。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軍事專家表示,此次活動中開放展示的艦艇都是海軍現役艦艇,展示了人民海軍開放透明、自信自強的形象,同時使公衆更加深入瞭解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增強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懷。

今年的艦艇開放日活動點多面廣,涉及天津、青島、泰州、上海、寧波、舟山、湛江、海口等十多個城市。今年開放的艦艇數量多、型號全,包括075型兩棲攻擊艦、071型綜合登陸艦、052C/D型導彈驅逐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056A型導彈護衛艦、903型綜合補給艦、022型導彈艇等海軍主力戰艦,其中多型艦艇首次面向公衆開放。

此次艦艇開放日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南艦。這是該艦首次面向中國內地公衆開放。海南艦舷號31,是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既有自主防禦反擊的多種火力系統,也有搭載多型艦載直升機的直通甲板,以及裝載多型坦克裝甲車和氣墊登陸艇的內部塢艙。

“大,非常大!以前僅是在視頻裏看到過,現在我自己站在甲板上,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曾在陸軍服役的徐日勝已經退休,23日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站在這艘海上“鋼鐵長城”上,“不僅發現海軍的艦艇非常大,還能感受到海軍發展壯大,感受到祖國軍事裝備強大,心裏非常有安全感。”

海軍現役艦艇還首次回到人民海軍誕生地泰州,導彈驅逐艦南京艦、導彈護衛艦六安艦靠泊泰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對民衆開放。南京艦是我國自行研製的052D導彈驅逐艦,主要承擔航母編隊和驅護編隊區域防空和編隊指揮任務,曾承擔聯防聯訓、亞丁灣護航等30多項重大任務。六安艦是我國056型導彈護衛艦,2020年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

作爲此次海軍開放艦艇活動中唯一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海軍鄭和艦在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江蘇太倉面向公衆開放。鄭和艦1987年4月加入人民海軍序列,服役38年來15次代表海軍出訪29個國家,總航程達57萬海里,4萬餘名學員在鄭和艦實習後奔赴祖國萬里海疆,被譽爲“中國軍校第一艦”。

青島是開放戰艦次數最多的城市,此次活動中青島共有包括成都艦、臨沂艦在內的5艘艦艇參加艦艇開放活動。資深艦艇愛好者曲昆表示:“從2009年至今,只要青島有艦艇開放活動,我都會來。”

23日,曲昆來到青島三號碼頭,這裏有唐山艦、日照艦和可可西里湖艦3艘軍艦對外開放。3艘艦艇懸掛滿燈滿旗,以最高禮儀迎接民衆的到來。等待登艦參觀的市民排起了長隊,一眼望不到頭。在十幾年的跨度中,曲昆看過很多型艦艇。“從艦艇開放日開放的艦艇型號就能感受到中國海軍的發展和變化。”

曲昆表示,今年來艦艇開放日有兩個最大的感受,“首先,艦艇越來越先進,今天最受追捧的是唐山艦(我國自行研製建造的052D改進型導彈驅逐艦,舷號122)。其次,開放力度越來越大,更多的民衆可以在家門口和艦艇親密接觸。”

此外,曲昆從艦艇開放日活動中還感受到了中國海軍的成熟和自信。“和以前相比,現在活動的流程配套越來越完善,從中能感受到海軍官兵的開放和自信。”曲昆說,和從前相比現在艦艇上講解員人數比較多,每20個甚至10個參觀民衆就能組團被帶着參觀艦艇,對於一些不熟悉艦艇的民衆來說,這非常方便,更有利於加深對海軍艦艇的瞭解。

在上海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碼頭,海軍導彈驅逐艦西安艦、綜合登陸艦沂蒙山艦滿旗高懸,迎接民衆登艦參觀。此次兩艘海軍現役主戰艦艇均是首次對上海市民開放,沂蒙山艦更是首次對公衆開放。沂蒙山艦是我國自行研製的071型綜合登陸艦,舷號988,主要擔負快速、立體、機動登陸作戰,執行撤離僑民、輸送救災物資、提供醫療救援等使命任務。另一艘071型綜合登陸艦五指山艦在海口市秀英港碼頭向公衆開放。

軍事專家張軍社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開放的艦艇大致可分爲三類:一是具備強大海上打擊能力的主戰艦艇,包括052C/D型導彈驅逐艦,054A型、056A型導彈護衛艦,以及022型隱身導彈艇等,彰顯了海軍在制海、防空和對陸打擊等多方面的綜合作戰實力;二是兩棲作戰艦艇,包括075型兩棲攻擊艦、071型綜合登陸艦等大型登陸艦艇,展現了人民海軍強大的立體登島作戰能力;三是作戰保障艦船,包括903型綜合補給艦,它們可在遠海保障主戰艦艇作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