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集團軍某旅某營:“戰場校驗區”幫官兵喫透教材

“戰場校驗區”幫官兵喫透教材

——第83集團軍某旅某營開展“專業理論對接實戰”活動見聞

■譚海波 劉 揚

某連教練員正在結合專業理論開展實踐教學。趙金攀攝

天還未亮,一場戰備拉動在第83集團軍某旅駐訓場展開。接到命令,某連展連長帶領官兵快速集合編組,一路苦練“走打喫住藏”,按時到達任務地域。

得到上級表揚認可,展連長和官兵們都很感慨,就在數月前,連隊還因戰備拉動中接連出現“特情處置不當”“車輛僞裝失效”等問題,被上級點名批評。

那次拉動,連隊前往集結地域途中,接連遭遇考覈組下達的特情,二排指揮員雖嚴格按照標準,命令各車組縮減車距加速通過,卻未想到利用附近遮蔽物及時規避“敵”偵察,最終被判任務失敗;疏散地域進行僞裝作業時,三排雖嚴格按大綱規定架設制式僞裝網,但由於缺乏臨機靈活性,致使車輛僞裝與周邊地貌契合度不高,反倒暴露了目標。

“爲何戰備專業理論考覈全優,標準規定背得滾瓜爛熟,卻在實戰化訓練中漏洞百出?”覆盤會上,潘營長要求大家對此進行認真反思。剖析問題時,又有一些類似現象浮出水面。比如,個別帶兵人把規定中的“定人定物”,機械理解爲貼標籤、劃格子,等等。有些官兵認識有偏差,覺得只要按標準要求做了,出了問題也沒責任。

“學習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必須緊貼實際靈活運用,在實戰硝煙中接受檢驗!”隨後,潘營長帶領大家展開討論,並就“裝備更新速度加快,教材修訂週期跟不上”“面對新情況,個別官兵仍習慣死記硬背,缺乏隨機應變意識”等問題進行辯析反思。

“此前訓練,我就喫過死記硬背的虧。”展連長率先發言:敵人不會按題庫“出題”,戰場上也沒有標準答案!

對此,有官兵小聲嘀咕:“標準規定也是從實戰中總結而來的,總不能全盤否定吧。”

“理論與實踐其實並不衝突,但要根據戰場環境靈活運用。”潘營長用實彈射擊舉例:射擊瞄準原理官兵必須掌握,但據槍姿勢如何調整,卻要與所處環境地形相適應;戰備物資定位,遵循“定人定物”原則,能夠確保嚴謹規範,但也要根據任務實際靈活調整。“我們反對的是本本主義,而不是理論本身。”潘營長的話,讓一些官兵受到啓發。

隨着討論深入,大家達成共識:戰場環境瞬息萬變,必須根據實際學專業理論、立足實際需求謀創新,在學用結合中加強轉化運用。

隨後,營黨委研究決定開展一次“專業理論對接實戰”活動,通過大項任務、日常訓練有針對性地檢驗官兵學習成效,引導大家結合戰場訓練理解教材專業理論,在純正學風、糾治學用“兩張皮”問題上持續發力,不斷強化官兵實戰意識和思維。

很快,活動拉開帷幕。駐訓場上,某連裝甲技師紀強帶着班組成員圍在某型步戰車旁,他手中《裝備操作規範》空白處,密密麻麻標註着不同戰術場景下的特情處置方式。“教材規定,步戰車冬季啓動前要用加溫鍋將水溫預熱至70攝氏度,但在緊急情況下,水溫達到40攝氏度也可以順利啓動。”操作手冊上用紅色記號筆圈出的“戰位註解”,讓大家對裝備實操應用有了更多啓發。

訓練場另一端,營部炊事班將《野戰快餐化保障標準》貼在自行炊事車上,班長文貴林在顛簸行進條件下開展工作。“除了標準要求外,在實際作業時,把湯桶儘可能放在重心低處,能進一步克服顛簸帶來的影響。”這些從專業理論中習得、經過實戰檢驗的經驗做法,讓官兵印象更加深刻。

此外,該營還新開設了“戰場校驗區”,旨在模擬實戰背景,幫官兵喫透教材,讓大家更直觀體會專業理論知識的實戰價值,進一步打破學用壁壘。

走進“戰場校驗區”,筆者看到,班長施曉宇故意將某型偵測器材傾斜架設,讓戰士們觀察顯示屏上的數據波動。“教材裏寫着‘務必要保持設備水平’,但沒解釋爲什麼。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但凡有細微傾斜,就會導致百米外的目標定位出現巨大偏差……”通過觀察學習,官兵對裝備運用更有底數。

“當官兵開始用實戰思維審視和思考規定標準,並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時,專業理論才能真正轉化爲戰鬥力。”潘營長說,隨着“專業理論對接實戰”活動深入開展,練兵備戰成效明顯提升。不久前的一次紅藍對抗中,該營官兵運用所學知識,靈活應對各種複雜情況,成功擊敗勁“敵”。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