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探親
■李小健 龍喜濤
微風吹拂下的祖國北疆,挺拔的樟子松透着堅韌的綠色。
一輛汽車逐漸出現在哨兵的視野。即將到來的,是一級上士崔同同的妻子楊凱麗和他們不滿3歲的小兒子。
崔同同駐守的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光頭山哨所,一年中有大半年被冰雪覆蓋,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5攝氏度。前些日子,氣溫才逐漸回暖,今年春節沒能來探親的楊凱麗終於來到了哨所。
“這一路可太長了。”每次探親,楊凱麗都覺得這是人生中走過的最長的路。歷時三天兩夜,經過4次轉機、轉車,楊凱麗帶着孩子一路輾轉了1700多公里才見到崔同同。
楊凱麗還沒下車,寂靜的哨所已經一片歡騰,戰友們熱烈的鼓掌聲怎麼也停不下來。湛藍的天空下,崔同同爲楊凱麗和孩子獻上了代表愛和祝福的哈達,一切牽掛與思念化作了一家三口此刻的深情擁抱。
距離楊凱麗上次探親已過去1年多。那年寒冬,呼倫貝爾草原上冷風刺骨,零下35攝氏度的低溫讓這裏連降大雪。楊凱麗也是這樣一路奔波,帶着一歲多的兒子來到哨所。
那日抵達已是晚上8點,幸福的相遇還未持續多久,孩子便因天氣寒冷、水土不服生了病。在駐地附近醫院暫時治療後,楊凱麗擔心寒冷的天氣會持續加重孩子的病情,決定立即返回家鄉。第二天,崔同同強忍着淚水把妻兒送上了回鄉的列車後,立即回到崗位執行邊防巡邏任務。
提起這次“遲來的探親”,楊凱麗眼中還是泛起了淚花:“從認識到結婚,我和老崔其實只見了幾面,平時大多靠電話聯繫。當年剛結婚不久,他就接到任務返回了連隊。我非常理解邊防部隊的工作性質,爲老崔的堅毅和勇敢感到驕傲,我也會一直守護着老崔,做他堅強的後盾。”
說着,楊凱麗從裝得滿滿當當的行李包裏取出家鄉特產,熱情地分給哨所官兵:“大家常年守在這茫茫草原,實在太辛苦了。”
經過幾天的適應,楊凱麗還主動申請和哨所官兵一同走一次巡邏路。一路上,崔同同和她講述着部隊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以及和戰友們的戍邊故事。
莊嚴的界碑前,一家三口共同拿起畫筆爲界碑描紅。“心隨天地走,意被牛羊牽,大漠的孤煙,擁抱落日圓……”界碑旁,楊凱麗再一次唱起了她和丈夫最愛聽的這首《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