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上合防長會舉行 與會各方就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達成共識

【環球時報-環球網赴青島特派記者 郭媛丹】2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以下簡稱“上合防長會”)在青島舉行。《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發現,無論是會前與會代表的大合影,還是會後集體參觀2018年上合峯會會址,都引起世界媒體的鏡頭聚焦。當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尤其是在地區衝突頻發的背景下,十國防長同場共議地區話題,並達成共識,展示了各國“求合作、謀發展”的共同願望。

新華社發佈的消息顯示,中國國防部董軍主持會議併發言。董軍說,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之際,尤其需要上合組織發揮穩定錨作用。中方願同各成員國一道,堅守上合初心,弘揚“上海精神”,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共同應對安全挑戰,推動防務安全合作行穩致遠,爲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共同家園提供更有力支撐。

圍繞中方在發言中釋放的信息,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張弛當天在會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的大會發言展示出有格局,有擔當,有行動。首先,中方表示,上合組織是開放包容的,堅持團結互信、安危共擔、聚同化異、密切協同,致力於打造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其次,中方強調,上合組織要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中發揮“穩定錨”的作用,上合成員國要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第三,中方致力於同上合組織成員國一道推進務實合作。

消息還顯示,與會各方一致認爲,要繼續加強戰略溝通,推進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會議,上合組織十個成員國的防長悉數到會,包括前一階段經歷過戰火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通過會議,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都認爲要繼續加強戰略溝通,推進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張弛分析說,這正是對上海精神的生動體現,也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樣一種精神,從而不斷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與會的十國防長雖然行程緊湊,但間隙也會如普通人一般相互寒暄,氛圍輕鬆。

軍事科學院軍事專家李抒音多次參加上合框架內的活動,和上合其它成國的同行們經常見面,這次在青島,她也碰到了很多老朋友。“大家經常見面,相互非常熟悉。比如我和有位同行已經見過五、六次,對方還贈送我小禮物,寫特別溫暖的祝福語,每次見面都尤爲親切。儘管我們觀點有時並不完全相同,但這不影響我們的交流、溝通,以及在長年合作中建立的信任。”

會場外,飄揚的旗幟上寫着“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李抒音認爲,20多年前,上合組織始終以實際行動在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爲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上海精神’的這份初心一直持續至今,並且成員國也一直認爲團結和穩定尤爲重要。在當前複雜地區形勢下與會各國能形成共識,是團結的體現,也是前提。”李抒音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道。

這位俄語流利的軍事專家也切身感受到,與其他組織不同,在當今世界亂變交織、衝突熱點不斷的背景下,上合組織始終秉持和平理念,積極呼籲停火止戰,將維護地區與國際的穩定安全,以及成員國自身的穩定作爲核心使命與重要任務。李抒音稱,“這與某些國際組織形成鮮明對比,他們非但不助力和平,反而火上澆油,致使地區局勢持續惡化,愈演愈烈。”

《環球時報》記者在會議現場還碰到了很多同行,其中有一些是在6月初新加坡舉行的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上碰到過。自2002年以來,香會逐漸成爲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防務安全論壇。大家明顯感受到了兩個平臺的差異,一個充滿火藥味,一個充滿了友好信任。

張弛也是香會的常客,他今年是第五次參加香會。談及這兩場會議的不同,張弛表示,香會是美西方主導的國際會議,“經常刻意煽炒一些敏感和爭議話題,甚至擺‘鴻門宴’,對一些參會方設局圍攻。相比之下,上合防長會對參會各方給予充分的尊重,進行友好的對話和協商。”

此外,張弛還感受到兩場會議之間的另一個差異:美西方經常在一些國際會議上挑動對立對抗,這就加劇了國際和地區的緊張局勢。“而上合組織防長會倡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加強戰略溝通,推進務實合作,這就爲世界的和平發展提供了正能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