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艦載機有哪些特點和獨門絕技?如何做到更快更智能?揭祕殲-15系列戰機

央視網消息:7月7日,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結束爲期5天的訪問活動返航離開香港。本次訪問活動中,國產新型艦載機殲-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對公衆開放,備受矚目。那麼殲-15系列艦載機有何特點?近日,記者來到遼寧瀋陽,獨家探訪了殲-15T的機庫。殲-15總設計師孫聰也在採訪中表示,未來我國的艦載機將會更智能。

總檯央視記者 李寧: 這就是一架艦載彈射版的殲-15T,它在殲-15的基礎上對性能進行了提升。儘管從外觀來看,它和殲-15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體現了它彈射的一些獨特的設計。比如說,我們現在來到前起落架的位置,這就是一個彈射杆。它就是和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來進行連接。

殲-15T的T是漢語拼音“彈”的首字母,它是針對彈射起飛模式而研製的,那從外觀上如何區分這兩兄弟呢?答案就是這個裝置。

空軍特級飛行員 殲-15首飛試飛員 李國恩: 這就是殲-15T的典型特點——彈射牽引杆,它配合航母上的彈射機構,拉着它走,最後釋放就走了。

艦載機的獨門絕技——尾鉤

作爲一款艦載戰鬥機,殲-15T還有一個關鍵設備:尾鉤。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所 高級工程師 朱琳: 相當於攔阻索就鉤在鉤頭裏面,攔阻索拽着咱們的飛機,把飛機給停下來。在設計上,它的耐衝擊、耐過載,還包括耐磨損,這些都是非常重要,要考慮的因素。

朱琳介紹,在艦載機降落時,尾鉤會從收的狀態快速釋放,狠狠地砸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通過與攔阻索的勾連,在極短時間內實現降速。

記者: 從最初的第一代的艦載機、殲-15T,包括殲-35,它這個鉤是完全一樣的嗎?

朱琳: 肯定是不斷地優化迭代,但是也根據整個飛機不同的要求來進行設計。

總設計師孫聰:未來的艦載機將會更智能

殲-15的總設計師孫聰告訴記者,從誕生之日起,殲-15就在不斷地自我進化和迭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聰: 中國過去沒有艦載機,對航空工業來說,我們現在開闢了這麼一個領域,從陸基走向海洋,航母上的航空作戰力量,從體系要素上把它配齊了,中國航母走向深藍的基本要素是具備了。

記者: 您也說過做戰鬥機未來可能會無人化體系作戰,包括AI是不是都可以來作用在戰鬥機?

孫聰: 一定是的,像殲-15追求能量機動,追求武器怎麼使用;到了殲-35追求的是信息化,就是怎麼能快,從探測到打、到撤離全要快。

記者: 未來其實飛機生產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孫聰: 像手機一樣的造飛機,就是說相當於功能都軟件化了,平臺和功能都分開去設計,平臺改變了,把功能一加上去,就是一個新的東西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