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清晨6點,2023-2024賽季歐洲五大聯賽夏季轉會窗正式關閉。
五大聯賽中,英超仍是購買力斷層領先的存在,27.37億歐元的開銷和12.62億歐元的淨投入仍是全球之最,標王賴斯、榜眼凱塞多均誕生在英超,都賣出了超過1.16億歐元的天價。
剩餘四大聯賽中,除去法甲轉會逆差,西甲、意甲、德甲這個夏天均以結餘告終,進一步淪爲英超的特供專區——他們不但面臨着英超購買力的“降維打擊”,甚至還被沙特聯賽瘋狂掃貨。
在豪門內部,花錢方向也逐步分化——以阿森納、切爾西、曼城和巴黎聖日耳曼爲首,溢價交易繼續大行其道;而以國米和巴薩爲代表,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持家思維,同樣大有人在。
沙特入局,英超有壓力更有動力
去年夏天,歐洲球市上就見證了英超的“一打四”,西甲、德甲、意甲和法甲除去個別不差錢的強隊,基本只能撿殘羹冷炙。
本賽季這一情況有增無減。夏窗前10交易中6筆來自英超,能和英超比拼購買力的只剩皇馬、拜仁和巴黎三家,以及嶄新入局的利雅得新月,而4隊幾乎是英超之外健康財政和土豪隊的極限代表。
如果將轉會成交價進一步放寬到前20,英超仍舊以13筆傲視全歐,佔比達到65%。相比英超,西甲、德甲僅有1筆交易,不至於被剃光頭。
四大聯賽的轉出標王中,除了遠走沙特的內馬爾,以及被皇馬預先訂貨的貝林厄姆,赫伊倫(7500萬歐元)和庫尼亞(5000萬歐元,與登貝萊並列),都最終被英超購得。四大聯賽專供英超,已是盡人皆知。
在俱樂部燒錢榜上,前五俱樂部中英超獨佔三席,最會花錢的仍是伯利的切爾西——4.641億歐元的花銷連續3個窗口霸榜,11人的引援規模,足夠波切蒂諾再造一支新球隊。
有進有出的藍軍之外,把凱恩轉會費盡數投入市場的托特納姆熱刺(2.486億歐元),以及被迫壓哨補強的曼城(2.411億歐元)也榜上有名。
不過,外部勢力的加入,讓英超本身甚至也成爲了輸出地。
以淨開銷3.51億歐元的利雅得新月爲首,本澤馬、坎特、門迪、法比尼奧、馬內、亨德森等人前往沙特淘金,讓傳統四大豪門幾乎整體換了一遍首發,如今沙特聯賽雲集的金球獎得主,甚至比五大聯賽加一起還多。
如今,沙特聯賽不但有專爲切爾西清洗冗贅的專線,甚至還和西甲達成了變相的購買協議。
8月,西甲聯盟官方宣佈沙特阿拉伯國家旅遊局成爲聯盟的新全球官方贊助商,雙方的合作早就不限於2018年世界盃前爲沙特“代培”國腳,更多西甲球員奔向中東,已經不可阻擋。
毫無疑問,目前轉會窗仍未關閉,正在全力追逐薩拉赫的沙特聯賽,將是歐洲轉會窗最強有力的攪局者。
也難怪歐足聯主席切費林對此也只能說酸話:“沙特聯賽不會構成威脅,當人們跟我談起有球員前往沙特時,我們都沒人知道這些球員在哪支球隊踢球,他們又不能參加歐冠。”
溢價無極限,4位億元先生誕生
去年夏天,曼聯壓哨簽下安東尼,9500萬歐元的轉會費雖然在事後被譏諷人傻錢多,好歹沒有觸及億元的敏感線。
今夏則不然,從皇馬率先下場預定貝林厄姆開始,球市重回億元時代,就已經不可阻擋。
引發英超豪門哄搶的賴斯,最終以1.166億歐元的小數點後三位優勢,力壓凱塞多成爲夏窗標王,連帶貝林厄姆和凱恩,誕生4位億元先生是歷年單一轉會窗口之最。
英超帶頭哄擡物價,球市通脹自然不可避免。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網站評估,今夏最貴的25筆交易中,只有3筆成交價低於真實身價,分別是貝林厄姆(身價1.2億歐元,成交價1.03億歐元)、恩昆庫(身價8000萬歐元,成交價6000萬歐元)和金玟哉(身價6000萬歐元,成交價5000萬歐元),但三人要麼是觸發解約金條款,要麼是有君子協議在前,“壓價成交”都有外在助力。
這些年,供需關係的失衡,也加劇了球員的溢價。
曼聯沒有9號,又不想投資老將,加上滕哈格一向認準球員撞南牆也不回頭,於是還沒在英超亮相的赫伊倫,溢價率上探到66%。
但最離譜的莫過於多庫——雖然2年前他是比利時歐洲盃征程最大發現,但受困傷病和技術特點單一,身價已經一路跌到2800萬歐元,哪怕瓜迪奧拉一向妙手回春,幾乎翻了球員身價一番的5000萬歐元,絕對是買貴了。
當然,溢價時代再度來臨,和北美、沙特資本繼續在歐洲跑馬圈地、持續輸出通脹不無干系。
如果沙特國家主權基金背書的紐卡斯爾,尚不足以引發恐慌,那麼以利雅得新月爲首的“掃貨團”,則讓球員和經紀人談判時多了底氣,只要開不出合適價碼,那就轉頭直奔波斯灣。
而爲維持戰力,不少豪門都相繼突破了堅持的底線,在轉會費和待遇上不斷拉高。
凱恩投奔拜仁便是此類操作的極限,高傲了整個夏天的“南大王”,最終仍卑微地滿足了列維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此情此景,只會在明年姆巴佩轉會時進一步加劇。
壓哨日再度見證貧富分化
曾經的9月1號,傳真機全速開動,壓哨籤人,曾是豪門的日常,但今年的截止日,卻是“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菲利克斯和坎塞洛看似壓哨註冊,實則早前就完成體檢,只待巴薩外租法蒂和加西亞、提交保證金後補個註冊流程。
布倫南·約翰遜、赫拉芬貝赫和阿姆拉巴特雖然都牽涉到關聯交易,但最終成行也沒遇到更多阻礙;唯一放了空炮的是帕利尼亞,但拜仁不願第二次當倫敦球隊(富勒姆)的冤大頭,也是人之常情。
事實上,不拖拉纔是豪門買人的主旋律——代表仍是皇馬,他們僅用24天時間就敲定了11筆交易,剩下時間基本在圍觀姆巴佩和大巴黎極限拉扯。
夏窗前10的交易撇開有傷在身的內馬爾和赫伊倫,實則都是在各自聯賽開打前完成轉會,標王賴斯交易戰線超過1個月,但除了錯過幾場熱身賽,從社區盾到英超即插即用。
同時,明年夏天歐足聯將推出全新的財政公平法案,譬如槓桿交易、長期合同分攤成本的逃避審查操作,都將無從遁形,儘早買人,也有錯開監管的潛在動力。
事實上,轉會真正拖拖拉拉的豪門,也只有曼城和巴薩兩家——前者在連續失血後,完美主義的瓜迪奧拉才退而求其次引進努內斯、多庫等人補缺。
而巴薩的問題和上賽季差不多,西甲工資帽泰山壓頂,夏窗多出少進,着實是迫不得已。
球隊今夏釋放了布斯克茨、阿爾巴等元勳的工資空間,又賣出登貝萊和凱西,趕在關窗前送走拉瑪西亞出品的法蒂和加西亞,將省錢做到極致——然後還得靠曼城和馬競的仗義,才勉強註冊坎塞洛與菲利克斯。
這還不包括他們拉長特爾施特根合同期限,暫緩亞馬爾續約等風險極高的操作——被西甲勒令降低2億歐元薪資的巴薩,已經習慣了生存以上,生活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