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看不見的智能——探訪杭州餘杭區亞運場館

新華社杭州9月17日電(記者吳帥帥、馬劍)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體驗橄欖球,通過手機接收多語種的賽事解說信息……走進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體育場館細節處的智能亮點令人印象深刻。杭州亞運會期間,餘杭區的兩座場館將承辦七人制橄欖球和排球賽事。

作爲數字化改革先行區,餘杭區在亞運場館的續建和提升上堅持杭州亞運會“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着力把“大國風範、江南特色、杭州韻味”融入場館及設施的設計、建設細節中。

以“續建”爲關鍵詞,餘杭區體育場館目標“投入省”“智能加”。走進杭師大體育場,即亞運會七人制橄欖球比賽地,滿目綠意之下蘊藏着許多科技智能元素。杭師大亞運場館羣場館設施運維副主任鄭華福介紹,看似單一的草地其實有三層結構,即透水層、基層、面層。

“其中,透水層由厚1.2米左右的碎石子構成,石子上面佈滿排水管;基層是30釐米的水洗河沙;最後才能在面層種上草。因此,即便是雨勢很大,15分鐘內場地就能完成完全滲透,保證不積水。”鄭華福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綠草茵茵的真實場地,爲了更好地推動橄欖球運動的普及,學校的VR橄欖球體驗館也即將投入使用。

在體驗館,從入口處的大屏能清晰看到亞運橄欖球場的全貌。戴上VR眼鏡,手指輕輕觸屏,便能身臨其境進入亞運場館,瞭解橄欖球相關知識。

據瞭解,該項目由杭師大師生共同打造,綜合運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亞運橄欖球場進行數字化建模,並將橄欖球競賽、智能場館建設、運動健康等40多項內容融入其中。

這一項目的團隊導師解山娟介紹,由於七人制橄欖球相對“小衆”,在數字場館搭建過程中,團隊在場館介紹、規則講解之外,還加入橄欖球歷史文化科普等內容,讓觀衆們深度體驗項目的魅力和亞運氛圍。

29.7米的空間挑高讓這裏顯得格外通透,8000餘個座位分佈在四片看臺上,藍、黃、灰、橙四色搭配,體現出青春活潑的氛圍……在另一處續建場館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體育館,科技含量同樣不低。

由於賽時將承擔球速較快的排球比賽,爲了儘可能讓每個坐席都有優質的觀賽體驗,場館着力在智能化設備上下功夫。鄭華福介紹,比如場館配備的智能語音技術,可以讓觀衆通過手機(或專業設備)接收多語種的賽事解說信息;兩塊配備了4K超高清轉播功能的巨大屏幕懸吊在東西觀衆席上方,可進行賽事的實況轉播。

“如果觀衆沒看到賽場內細節,可以現場重溫精彩鏡頭回放;排球比賽的視頻挑戰結果也會通過大屏回放呈現。”鄭華福說。

據瞭解,亞運會比賽結束後,餘杭區將積極與杭師大深度合作,推動杭師大校內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舉辦國際級、國家級英式橄欖球賽事等。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餘杭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委員沈歡鋒表示,餘杭將一體化做好亞運後半篇文章,持續完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引育高等級賽事,積極發展特色體育產業,大力開展羣衆性體育賽事活動,逐步形成東部水上運動、中部場館賽事、西部戶外休閒的餘杭全域體育格局,全力打造國際賽事之城重要新中心。

圖片:受訪者提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