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小青荷”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什麼?他們這樣爲亞運會打Call

在本屆亞運會的賽場內外,處處都能看到青年志願者的身影,他們已然成了亞運會保障隊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年輕力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中、外兩位青年志願者,瞭解一下他們與體育運動之間的不解情緣。

這羣來自溫州大學的青年大學生們是本屆亞運會溫州賽區的志願者,承擔着多項服務保障工作。大家親切地稱呼他們爲小青荷。利用輪班倒休的空閒時間,小青荷們也會常常會聚集在休息室裏關注着亞運盛況。作爲一名浙江女孩,志願者馮珈瑜對這場體育盛會的感觸尤爲深刻。

亞運會溫州賽區小青荷志願者 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 馮珈瑜:亞運會在我的家門口舉辦,我能參加到這個亞運會里面,是我大學生涯裏面最特別的一筆,感覺很有意義。

在大學裏主修體育專業的馮珈瑜從小練習過田徑、十項全能、網球等體育運動,並曾在北京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取得過第二名的成績,從一名運動員到這次成爲亞運會志願者,身份的轉變也讓小馮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亞運會溫州賽區小青荷志願者 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 馮珈瑜:原來作爲一名運動員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賽場上面的一些賽事,運動員的成績。現在感覺到一場比賽背後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一些工作人員在爲這場比賽努力,我也收穫了很多可貴的友情。

前兩天在亞運會開幕式前,小青荷們利用休息時間爲三位小夥伴集體過了生日,這讓大家在緊張忙碌之餘也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亞運會溫州賽區小青荷志願者 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 馮珈瑜: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開幕式中數字人點燃主火炬的那一刻。我們廣大的志願者可以通過手機上面,參與到數字點火的過程中。看到數字人的話,我就感覺我們默默背後付出的這些志願者,也能展現在大熒幕上。我爲亞運打call,爲祖國驕傲。

來自加納的大學教師阿達,前不久成了亞運會城市志願者,同時還擔任龍舟文化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

亞運會溫州賽區城市志願者 浙江省溫州肯恩大學教師 阿達:大家經常會好奇,問我這個外國人爲什麼做起龍舟文化講解員。實際上,我們在加納,我們也會在一些傳統節日裏比賽划船。但和中國的龍舟相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

13年前,阿達來到溫州,他看到每年端午前後,當地幾乎每個村子都會組織賽龍舟。那種熱鬧的氛圍讓阿達對龍舟文化深深着迷。

亞運會溫州賽區城市志願者 浙江省溫州肯恩大學教師 阿達:當時那種感覺真是太酷了,我們回到了家之後,我還和一些同學們一起學習划龍舟。當溫州龍舟文化博物館開館了之後,我選擇來這邊做一名志願者。希望能夠通過我這張洋麪孔,讓更多外國朋友,瞭解並喜歡中國龍舟文化。

這些年,阿達對於中國的龍舟文化已經如數家珍。當他得知本屆亞運會的龍舟比賽設在溫州,自己又加入亞運城市志願者的隊伍中,阿達興奮不已。

亞運會溫州賽區城市志願者 浙江省溫州肯恩大學教師 阿達:無論你是否來自中國,無論你是否熟悉龍舟文化,我希望你們能夠來溫州感受一下這個充滿活力和樂趣的運動,期待在亞運會上與你們相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