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之間發生糾紛怎麼辦?找亞運體育仲裁庭!

在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有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餘名運動員參賽。作爲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如果運動員之間發生了糾紛或某一方對相關判罰有爭議該怎麼辦呢?

這裏是國際體育仲裁院專門爲杭州第19屆亞運會設立的臨時仲裁庭。作爲一個獨立於所有體育組織的機構,這個臨時仲裁庭將在杭州亞運會比賽期間以及亞運會開幕前4天解決所有與亞運會相關的體育爭議。

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員 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範銘超:畢竟我們永遠只有一個冠軍,我們不可能有很多個冠軍,那麼在這種狀況下總要有一個第三方來幫我們解決這些矛盾,那麼顯然不太適合由那個頒發冠軍的人來面對那些爭議。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國際奧委會孵化了國際體育仲裁院,並且讓國際體育仲裁院成爲一個獨立的第三方。而這個獨立的第三方有它的專業性,有它的權威性,更重要有它的中立性。

範銘超是上海仲裁委員會的專職常務副主任。半年前,他收到了國際體育仲裁院的邀請,擔任杭州第19屆亞運會臨時仲裁庭的仲裁員,他也是本屆亞運會臨時仲裁庭六名仲裁員中唯一一名中國籍仲裁員。

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員 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範銘超:坦率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承諾,因爲從9月18日一直到10月9日,二十多天的時間,我們必須通通把我們的時間空餘出來,要在杭州隨時響應,隨時有案件出現,我們隨時要進行審理。

據範銘超介紹,亞運會期間產生的體育相關的爭議都將由國際體育仲裁院管轄,中國法院和任何其他國家的法院都沒有管轄權。這些爭議主要有三大類:一是運動員參賽資格,二是興奮劑,三是認爲比賽結果不公。

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員 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範銘超:在賽場上的勝負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技術問題應當由裁判來決定。但是在作出裁決的過程當中,如果存在一些程序上的不公,這樣的程序不公就是可以被提交給國際體育仲裁院的臨時仲裁庭來作出決定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面來說,國際體育仲裁院它主要解決的是法律問題。

範銘超說,亞運會舉辦期間,臨時仲裁庭接到申請人提交的書面申請後,會第一時間對相關信息進行審覈。

如果運動員提出的申請在仲裁受理範圍內,臨時仲裁庭主席將依據案件的複雜程度,指派一到三名仲裁員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庭審理。

據範銘超介紹,開庭結束後,他們將在24小時內依據法律和相應體育競賽規程、規則和體育組織章程、規定作出裁定。裁定結果經臨時仲裁庭主席核閱後,以書面形式送達雙方當事人,這個結果是一裁終局。

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員 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範銘超:首先法律仍然是依據。具體到每一個比賽當中我們都知道,它有它自己的規則,以及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也都有自己的規則。那麼在整個案件審理的過程當中,也會去適用到這一些規則,這也就像是毛細血管一樣。這一類的賽事當中臨時仲裁的案件當中,那麼我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當中能夠得到一個結果,24小時之內是必須給出結果的,否則比賽都已經結束了。並且這個決定是不可上訴的,它的裁決的結果它的裁決的效力其實就和法院的終審判決是一樣的。

隨着新體育法的實施,我國的體育仲裁事業也與國際接軌。2023年2月,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成立,標誌着體育法規定的體育仲裁製度成爲現實。爲依法化解體育領域糾紛、保障體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員 上海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範銘超:在體育活動當中,我們當然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但它一定是有規矩的。在這樣的一個法治的體系下,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公平的舞臺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