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期間,比賽場地無疑是聚光燈下最耀眼的地方。賽場上的主角是那些奮力拼搏的運動員們,他們用精彩的競技表現展現風采。然而在賽場上,不僅有運動員們揮灑汗水的身影,還有裁判員們,通過他們專業的執裁,共同爲我們帶來一場經得起考驗的體育盛宴。今天我們來認識鐵人三項賽場上的裁判員們。
賽場上,正在騎行的這名中國裁判名叫潘星宇,是杭州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裁判員之一。其實,他原本學習的專業是機械自動化。從小對體育運動懷揣熱愛的他,在高中時期一次受傷後,無法再從事高強度體育運動。
杭州第19屆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技術官員 潘星宇:我媽媽一直就安慰我、寬慰我,她就跟我說,在運動賽場上不僅僅有運動員,還有默默無聞奉獻的裁判和工作人員,你爲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就那顆種子播進我心裏面,慢慢地生根發芽。
鐵人三項的場地設在戶外,因地制宜,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塊相同的鐵人三項比賽場地。正是這種特殊性,成爲最初吸引潘星宇的地方,也讓他決定利用課餘時間,朝着考取鐵人三項國際裁判資格的方向努力。
杭州第19屆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技術官員 潘星宇:鐵人三項,我覺得它更加能展現人融入大自然和在大自然當中拼搏進取的一種精神。我們的技術官員可能要更多變通,這一塊場地可能要去設計、瞭解、熟悉,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才能更好地爲比賽服務,更好地執裁比賽。
賽前三天,所有的技術官員都已經抵達,第一時間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杭州第19屆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技術官員 潘星宇:我們雖然前期來了三天,但是真的爲這一場比賽我們也等候,我們也付出了很久。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們同樣在這個地方進行了一場杭州亞運會的測試賽,在之前技術代表、裁判長就將大量的文件發放到我們的工作羣裏面,我們去研讀、探討。
9月28日,鐵人三項比賽場地舉行官方訓練,運動員們利用賽前的最後機會熟悉和適應場地,而裁判員們也在現場進行最後的協調磨合工作。
技術官員團隊根據此前測試賽的實際情況,經過研究討論,決定在正式比賽時,當自行車賽道領先運動員結束騎行,進入跑步的時候,將一小段自行車賽道轉換爲跑步賽道。對於轉換時機和點位的選取,以及對志願者的培訓,前期都已經部署完畢。
杭州第19屆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技術官員 潘星宇:我們今天會做到更精細化的是給每個錐桶打上標記,最後就精細化到一氣呵成、一步到位,把錐桶放到相應的點位上,這樣來保證整個比賽更加公平、公正、安全、順利的同時更加美觀。
杭州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項目的技術官員團隊一共50多人,其中中國技術官員31人,身爲90後的潘星宇是其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
杭州第19屆亞運會鐵人三項比賽技術官員 潘星宇:其實不僅僅是我們這50多個技術官員,還有很多的志願者,還有很多的場館運行團隊的工作人員彙集到一起,形成了鐵人三項競賽團隊的大家庭。我們都是一個目的,就是要順利圓滿地完成亞運會比賽鐵人三項的比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