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抓、能握、能牽手……徐佳玲點燃主火炬時“穿”的智能仿生手有多神奇?

10月22日晚,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杭州亞殘運會中國代表團游泳隊徐佳玲作爲最後一棒火炬手,她“穿”着智能仿生手,“大拇指”內收,五指併攏後穩穩地握住“桂冠”,頃刻,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和現場所有觀衆一起見證杭州亞殘運會主火炬塔“潮湧”順利點燃。

能抓、捏、握,徐佳玲“穿”的智能仿生手有多神奇?

徐佳玲5歲時因車禍失去左臂,此前穿戴的是傳統假肢,用的是傳統手勢切換。這一次,科技之“手”讓她重“掌”人生。智能仿生手和傳統的機械結構假肢有着本質上的不同,智能仿生手是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交互系統,採用了非侵入式生物電感應電極,收集使用者皮下肌電神經電信號,精細識別運動意圖,使上臂截肢用戶像控制自己原本的手一樣,精確地控制每根手指的運動速度和位置,能完成各種交互姿勢,正因如此,徐佳玲握持火炬更“絲滑”、更穩定。

“最初,團隊接觸到徐佳玲,發現她的殘肢較短,且有一定的肌肉萎縮,傳統的假肢接受腔對她來說較重,體驗感較差。”智能仿生手製造者——BrainCo強腦科技智能仿生手工程師團隊負責人說,發現問題後,工程師團隊即刻重新爲她定製了接受腔,增加了自鎖關節鉸鏈,減少殘肢發力,將受力轉移到大臂上,幫助她輕鬆地舉起火炬。

爲徐佳玲定製的智能仿生手1.0版是膚色“手”和接受腔,爲了使得整體視覺更有科技感,經不斷調試,最終的智能仿生手2.0版使用了深空灰“皮膚”及碳纖維材質接受腔。徐佳玲佩戴的這款仿生手重約500克,單次可向上提30千克重物,握力達到5千克。這款仿生手擁有10個活動關節和6驅動自由度,可實現5根手指的獨立運動和手指間的協同操作,能夠輕鬆比劃出五指握、二指捏、三指捏、虎克提、側邊捏、單指捏等非常多手勢,並且可以完成握手、寫字、喫飯、喝水、穿衣、健身、運動等日常交互動作。

徐佳玲“穿”上後,智能仿生手可提取手臂上微弱的肌電和神經電信號,識別出她的運動意圖,真正做到“手隨心動”。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穿戴脫卸只需要幾秒鐘便可完成,充滿電後可使用10小時以上,而價格只有傳統進口智能假肢的五分之一。

“一般用戶只需要花幾個小時與仿生手進行初次匹配,之後磨合3-5天就能做到精準控制,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點火儀式需要做到萬無一失,所以徐佳玲和團隊一起集訓超過半個月,每天訓練30到40分鐘,過程中針對性地調整手指靈敏度、信號強度以及手指力量,徐佳玲和智能仿生手配合也越來越默契。”工程師團隊負責人表示。

目前,徐佳玲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逐漸開始使用和適應智能仿生手了。接下來,工程師團隊將幫助她恢復殘肢的力量與神經通路的重新建立,改善肢體的健康狀況,讓她能夠更好地使用智能仿生手運動、生活。

近期,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過程中,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智能導盲犬等創新技術已融入傳遞場景中,向人們傳遞“科技改變生活、讓不可能變爲可能”理念,爲更多殘疾人的生活帶來便利。接下來,智能仿生假肢會持續迭代升級,做到外觀更逼真、穿戴更舒適。值得期待的是,下一代智能仿生手或將加入感覺反饋功能,讓智能仿生手的使用者感受到世間萬物的真實觸感和溫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