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一萬兩千名賽會志願者服務杭州亞殘運會 以溫暖服務展青春風采(聚焦亞殘運)

杭州亞殘運會主媒體中心,志願者爲記者提供服務。

本報記者 厲衍飛攝

杭州亞殘運會輪椅籃球女子金牌賽,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張雪梅(左二)在比賽中。

環球時報記者 崔 萌攝

杭州亞殘運會輪椅擊劍男子花劍團體金牌賽,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孫剛(左)與伊拉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友好示意。

本報記者 王 亮攝

杭州亞殘運會平穩有序進行,車站、機場、亞殘運村、各競賽場館……杭州亞殘運會志願者“小青荷”用熱情周到的志願服務爲人們帶來溫暖。

從杭州亞運會到杭州亞殘運會,志願者向全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青春風采。

“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讓服務更到位”

在杭州臨平體育中心體育館,坐式排球運動員正在進行適應性訓練。場邊,競賽技術運行領域志願者胡銳緊盯着排球,每當排球滾到場外,她便以最快的速度將新球傳回給運動員。

胡銳介紹,常規排球比賽中,志願者以擊地傳球的方式將球傳回給運動員;但坐式排球比賽中,由於運動員需要依靠手臂和臀部在賽場上進行位置變換,因此給球方式改爲“地滾球”。爲了提高服務水平,胡銳從今年6月就開始進行相關練習。“通過服務賽事,我體會到競技體育的激情與志願服務的熱情。”胡銳說。

杭州亞殘運會人力資源指揮中心執行指揮長、志願者部部長汪傑介紹,杭州亞殘運會共有約1.2萬名賽會志願者,提供競賽運行、註冊制證、禮賓語言、媒體運行、後勤保障等13大類的志願服務。

從亞運會到亞殘運會,服務對象有所轉變,志願者需要考慮殘疾人運動員的需求和特點。一名印度尼西亞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在上坡路段不方便控制輪椅,志願者看到後及時提供幫助,得到運動員的稱讚。“提供志願服務時,要細緻觀察、快速反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讓服務更到位。”汪傑說。

“有機會成爲志願者,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手語老師帶領殘疾人演員,用手語合“唱”國歌的場景令人動容。在四周看臺上,來自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44名“小青荷”組成手語翻譯志願團隊,在現場提供場館引導、諮詢等服務。

“小青荷”中,不乏殘疾人的身影。

來自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大三學生朱祥生,因爲肢體障礙走動不便,但這並不影響他爲觀衆提供信息諮詢服務的熱情。在他看來,這段亞殘運會志願者的經歷,讓他開闊了眼界,對生活產生更多動力和熱情。“有機會成爲志願者,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朱祥生說。

杭州市民朱檑是一名殘疾人田徑運動員,雖然此次沒能參加比賽,但他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了杭州亞殘運會,他說:“夢想,換了另一種方式實現。”由於朱檑有參加殘疾人體育賽事的經驗,他對殘疾人運動員和觀賽者的需求更加了解。作爲開幕式場地引導員,朱檑熟練而專業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從接受幫助到服務社會,殘健融合的背後是愛心的傳遞。在杭州亞殘運會期間,杭州市殘聯派出18名殘疾人賽會志願者。汪傑表示,社會的幫助讓許多殘疾人增強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如今他們回饋社會,展現了殘疾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采。

“賽會志願服務體系日漸成熟,將爲舉辦大型賽會積累寶貴經驗”

據瞭解,杭州亞殘運會開幕以來,志願者累計收到160餘封由各體育代表團、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現場觀衆發來的感謝信、表揚信。

對杭州亞殘運會的志願者工作,亞殘奧委員會主席馬吉德·拉什德評價:“杭州不僅有令人驚歎的運動員村、一流的體育設施,還有衆多樂於助人、友好親切的志願者,你們應當爲自己感到驕傲。”

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籌辦舉辦以來,杭州市開展多項志願服務活動,營造了“人人蔘與亞運、人人服務亞運、人人奉獻亞運”的氛圍。

杭州市上城區南星街道海月橋社區“殘疾人之家”專職委員陳鋼從事殘疾人相關工作已15年,他介紹,幾年前,街道成立了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踐基地,不僅爲殘障人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心理輔導等服務,還提供個性化專崗定製,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

汪傑表示,“以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爲契機,賽會志願服務體系日漸成熟,將爲舉辦大型賽會積累寶貴經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