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病致殘到走上賽場 田徑老將背後有何故事?

田徑運動員楊月,是第四次參加亞殘運會,在鉛球和鐵餅項目上均獲獎牌。從因病致殘到走上田徑賽場,體育成就了她自信、陽光的性格。

賽場上,這位正在同對手擁抱的選手,就是楊月,在本屆亞殘運會上,她斬獲了鉛球和鐵餅項目的銀牌。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因爲膝蓋之前有傷,成績比我預期的還差一點點,這次比賽也算是一個總結自己不足和自己付出的回報。我也沒想過我會幹這麼些年,可以說是體育改變了我這一生。

體育改變人生。1983年,楊月出生在大連莊河市青堆鎮一個農家小院,兩歲那年,因病誤診左腳落下了殘疾,但從小學開始她就在投擲類項目中展現出天賦,2002年,入選了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隊。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現在走路穿鞋可以正着的,我小的時候是走側面的,做了無數的手術,但是小學、中學老師不想讓我覺得自卑,學校有些體育活動也讓參加,參加了還覺得小孩投壘球投得挺好的,我就被選在校隊投壘球、投鐵餅。2002年,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隊希望我能去練投擲,我心裏還有點牴觸,不怎麼喜歡“殘疾人”這幾個字,我爸說你去省裏邊看看。

楊月:心中有個太陽 走到哪裏都有陽光

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楊月來到了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隊,隊友們的樂觀堅強,給了她深深震撼,也讓她的心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之前我會有意無意把自己的腿毛病遮一遮,但是我看他們自己穿着假肢,假肢就是一個細細的鐵管,就那樣很自然地展現出來。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是一點不影響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我當時就覺得原來也沒什麼可自卑的,活自己的人生也挺好的,就是心中有個太陽,走到哪裏都有陽光。

楊月:活出精彩的自我 才能是女兒的榜樣

受隊友們感染的楊月,勵志自己也要成爲一道光,憑藉刻苦訓練,她的成績突飛猛進,並一舉奪得2003年全國殘運會鐵餅項目金牌,順利進入國家隊。她先後奪得過4枚奧運會銀牌,兩枚世錦賽金牌,兩枚亞殘運會金牌和三枚全運會金牌,並多次打破世界紀錄。

2020年,楊月的女兒出生,原以爲要失之交臂的2020年東京殘奧會,因爲推遲一年再次向她拋來橄欖枝。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那個時候孩子沒斷奶,我要走的話,那就等於把孩子扔在家裏邊。但是在家裏帶孩子,感覺雖然也是楊月,但是不是真的我,我就覺得我不能就這麼把自己丟了,我得先活成我自己的樣子。

然而,產後復出、重新回到田徑場上的楊月,體能大不如前。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走到一個低谷期了,體能什麼都不行。好在我心裏有個信念,我希望告訴孩子,媽媽雖然身體上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媽媽別的地方可能是別人的媽媽沒有的。媽媽也很自強,也很自立,也很樂觀,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從來沒有放棄過。

楊月:享受比賽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付出總有回報,經過層層篩選,楊月順利拿到東京殘奧會的入場券,並最終拿到了亞軍。如今,她已經是家鄉莊河市的一名田徑教練,但賽場仍像一根弦一直牽着她,讓她心嚮往之。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田徑運動員 楊月:可能我幹一屆少一屆,我人生裏不知道到底能參加幾屆的殘奧會,但我真的是享受這個過程。體育不是爲了投多遠、跑多快,而是爲了變得更好、更強大。

(總檯央視記者 高晨源 郭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