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跳隊劉沛(右)衛冕女子64格冠軍 金雷 攝

合肥兩淮豪生酒店,入口豎起一塊超大的跳棋棋盤,黑白兩色的棋子落在盤上,智運會國際跳棋賽場的活力和緊張感,撲面而來。賽場裏,64格女子衛冕冠軍劉沛坐在靠近主席臺的棋桌,身後的揹包掛着寵物掛件。在直播區,周德邦仍喜歡探着身子下比賽,上屆智運會,他爲上海贏得100格少年男子冠軍。

眼前的場景是那麼熟悉,彷彿時光沒有流轉。但很多事肯定不一樣了,從衢州(上屆智運會舉辦地)到合肥,四年裏,國際跳棋這個項目、上海的國跳隊伍發生了哪些變化?

盼來聯賽

首先,是把聯賽盼來了。今年8月,首屆全國國際跳棋俱樂部聯賽在浙江麗水開幕,包括上海棋院隊和上海雅弈棋牌隊在內的12支隊伍獲得常規賽資格,隨後在山東新泰進行的常規賽中,經過11輪單循環,上海棋院隊以18個積分獲得第三名,將與其餘7支隊伍在今年12月進行淘汰賽制的季後賽,爭奪首屆聯賽的冠軍。

回顧圍棋、象棋等智力運動項目的發展,均是依託聯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推力。國象聯賽雖然起步不算早,但也成就了丁立人、譚中怡等著名國手。打造專業隊伍,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國象走過的路,年輕的國跳也得走一遍。

選擇堅守

第五次參加智運會,劉沛笑稱,有時站起來看看,賽場裏幾乎都是比自己年輕的棋手。因爲丈夫顧煒帶着上海五子棋隊比賽,這段時間,她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只能由爺爺奶奶和外婆輪流幫忙照顧,“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媽的身體也不算硬朗。孩子還聽話,有時視頻,看看爸爸媽媽在幹啥。”今年的幾項大賽,劉沛成績有起伏,臨近智運會狀態有所提升。劉沛說:“老隊員了,出戰大賽主要靠自我管理。”

前晚,上海國跳隊在智運會攬下2金1銀,劉沛和張悠分別衛冕女子64格和100格冠軍,阮瑋毅摘下男子64格銀牌,繼續佔據着國跳一流棋手的位置,但他們也將目光望向身後,期待有更多年輕同行持續這份事業。自己的比賽剛結束,劉沛就關心起少年組選手王語茗等人的成績,“昨天還給幾個小姑娘疏導了下,她們真的下得很不錯。”

平衡學業

國際跳棋很適合青少年,因爲易懂、易上手,20分鐘孩子就能學會。王語茗主攻的是100格跳棋,“能開發空間想象和計算能力,培養頑強進取的精神。”錄完棋譜,王語茗等着隊友一同離開。在父母眼裏,孩子們在一起訓練、比賽,也是相互勉勵的成長。在崇明集訓時,請假陪同的家長就把隊務包乾了。這次征戰智運會,小選手的家長也都來了,等孩子們進了賽場,幾位媽媽立即動身,“去給她們買點獎品,巧克力啥的。”

王語茗在南洋模範初級中學讀初二,學業之外,還有鋼琴和舞蹈課,語茗媽媽說,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學國際跳棋,也取得了成績,“總想堅持下去。”

框架待破

2009年首屆智運會設項至今,國際跳棋的人口不斷增加,去年全國國跳特色學校校際聯賽啓動,吸引235所學校、3萬餘名學生參加。中國國際跳棋協會組織了兩期國少隊的集訓。截至2020年,國際跳棋項目批准各級裁判員、教練員4000人,輔導員2357人。在上海,青少年精英系列賽、學智會、五棋大聯賽、少兒錦標賽、中小學生錦標賽等各類國跳賽事有近20項。去年第17屆市運會首次將國跳列入競賽項目,但要讓有才華的青少年棋手堅持下去,國跳還需突破現有的框架。

國際跳棋目前還不是國家體育總局“正式立項”的項目,不少省市國跳運動員的專業編制非常有限,高校沒有“推優保送”、也沒有“特招”的招生渠道,孩子在升學和下棋不能兼得的兩難下,無奈可能割捨後者。

世錦賽亞軍泮憶銘輕鬆收穫智運會男子100格冠軍。說起今後是否會在數學專業上精進,目前在北京大學數學學院英才班讀書的泮憶銘表示還沒想那麼多,“走一步,看一步吧。”國跳需要更多的明星棋手,更廣泛的社會關注。期待這項富有魅力的智力運動,儘快跳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特派記者 金雷(本報合肥今日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