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蓮花”現在開放了嗎?最新消息來了

杭州亞殘運會閉幕不到一週,亞運場館正有序恢復開放。

近幾日,記者通過實地探訪瞭解到,在浙江,各個場館通過惠民開放、引入市場力量等方式,實現亞運場館賽後可持續運營利用,讓更多人實實在在享受亞運紅利。

實現了壁球自由

“啪”!這幾天傍晚,杭州體育館A座4樓總能聽到球撞擊牆壁的聲音。壁球愛好者陳琳和球友自場館10月30日恢復對外開放以來,已相約在這裏打了兩三場壁球。

“我們喜歡下班和朋友來打球。從浙裏辦‘亞運場館在線’小程序上點進去,時段、場地、價格,一目瞭然,一分鐘就可以完成預訂。”陳琳告訴記者,本來以爲這是個老體育館了,沒想到裏面這麼新,停車也很方便。

杭州體育館建成於1969年,2018年9月因爲杭州亞運會進行了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修舊翻新。館長劉震表示:“改造後,館裏有乒乓球檯8張,羽毛球場6片,壁球場4片,一週七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飽和開放,每小時費用在20元到80元不等,還專設了兩個對老人和殘疾人免費開放的公益時段,希望做到惠民便捷。”

同時,場館在改造時就考慮到賽後利用問題,新建了地下車庫,解決了多年來困擾羣衆來場館時的停車難問題,“希望大家能多來體育館,積極參與健身活動。”劉震說。

爲迎接市民,把場館辦賽經驗和各項資源用好,杭州體育館制定了一些小目標。劉震說,體育館計劃全年對外開放360天,其中260天固定時段及場地免費對老年人和殘疾人開放,每週對外開放時間94小時;計劃全年接待健身人數不低於10萬人次,接待人次中低免人次不低於6萬;法定節假日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12小時,其中元旦、勞動節、端午節、全民健身日、中秋節、國慶節,將對健身人羣免費開放。

大型體育賽事過後,體育場館及設施再利用,一直是一道“世界性難題”。避免場館閒置,最好的辦法就是立足民生,持續、高效爲全民健身服務。

“比賽一結束,完成撤場的場館就馬上開放了。”黃龍體育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亞運期間,中心通過調整開放時間、科學設置封閉線等方式,開放了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室內訓練館等場館(地)6處,游泳、羽毛球、門球等健身項目10個。亞運會結束後,作爲比賽場館的黃龍體育館和遊跳館開放;亞殘運會結束後,體育場也恢復了開放。

“確實不一樣,空中跑道、草坪、景觀裝飾,這裏給我的感覺是全新的。”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每天晚上都會來黃龍體育中心的空中跑道跑幾圈。他在杭州近30年,十分欣喜於亞運會帶來的改變,“你看,黃龍的運動環境和健身設施就越來越好了。”

演唱會、健身都可以有

“‘大蓮花’現在開放了嗎?想去參觀一下。”杭州亞殘運會結束後,記者接到了不少類似的詢問。作爲杭州亞運會的主場館,許多人期待着能在賽事結束後,進場體驗。

“現在場館正在做最後的撤館工作,11月中下旬還有演唱會,撤場和演唱會搭建時間很緊密,接着還有系列已安排好的大型活動。因此,我們會爭取儘快面向公衆開放,進行全民健身活動。”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賽後運營方橙獅體育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5月,橙獅體育與銀泰商業、杭州濱江奧體博覽城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全面負責“大小蓮花”場館的經營工作。亞運會後,“大小蓮花”場館運營單位將積極引入相關產業、商業資源進駐濱江,放大亞運綜合效應,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體育商業服務體系。

比如,設計亞運觀光路線及團課、遊學等項目;又比如,賽後根據場館情況推進地下商業區域的裝修、改造、招商等項目,推動場館地下商業區域的整體運營,同時,充分利用“大小蓮花”作爲杭州地標建築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國內頂尖IP賽事、演藝活動等進駐,爲杭州市民帶來更多文化體育盛宴。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並不是個例。爲有效規避賽後擱置浪費情況的出現,大部分亞運場館早在設計和建設中,運營單位就已提前介入,並充分考慮賽時和賽後的功能需求。

賽後利用早有伏筆

位於湖州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三人籃球場,是全國首個固定的三人制籃球比賽場館。湖州莫干山國有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歡亮表示,場館規劃設計之初就爲賽後利用打下伏筆,賽後除保留屋頂主賽場及賽事功能用房外,將加入德清城市展示館、德清青少年宮、德清市民幸福館等功能。今後,還將繼續完善三人籃球運動設施,持續引入三人籃球超級聯賽等國際、國內賽事。

位於杭州拱墅區的中國杭州電競中心,也計劃着要通過引進賽事等,深入挖掘亞運場館資源潛力,持續放大亞運效應,帶動周邊乃至杭州整個城市的電競產業鏈發展。

此外,紹興羊山攀巖中心也正按照“體育+旅遊”的理念,以攀巖中心爲核心對周邊進行拓展,規劃建設極限運動館等,把場館變成一個融合頂級賽事、培訓體驗、科普研學、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國際化攀巖運動主題公園。

記者瞭解到,位於各大高校的亞運場館也已向校內師生恢復開放。在浙江師範大學東體育場,記者碰到了正在跑步的大三學生小呂,她說:“比賽結束後,場地就開了,晚自習下課能看到很多同學來這裏跑步、散心,很熱鬧。”

記者從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也瞭解到,承辦亞運賽事的各場館已向師生開放,後續條件成熟還將面向社會開放。

杭州亞運會爲浙江留下了包括一座座地標場館在內的諸多遺產,如何用好亞運遺產,對浙江來說是機遇也是考驗。體育場館需要全民健身的活力,也需要多元的經營來“造血”。

後亞運時代,我們期待浙江可以挖掘更多亞運遺產價值,藉助亞運場館的輻射帶動力量,爲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潮新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