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什麼叫秒空!中國市場助力國際體育賽事熱度提升

剛剛開售第一輪,半決賽、決賽門票一搶而空!

開票僅僅半小時,週末兩天的門票就全部售罄!

只用了7分鐘,就賣出了1萬張票!

這不是演唱會,這是在中國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

在這一波強勁的寒潮到來前後,中國城市舉辦的體育賽事熱度極高,體現出中國體育市場內在的巨大動力。有些項目在中國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只不過賽事本身是全新的。比如,在大運之城成都舉辦的首屆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

據官方售票平臺數據顯示,這個全新賽制的乒乓球比賽創造的票房達到約2800萬元。通過體育賽事帶動的上下游產值,更是達到億級。

不愧是“國球”!乒乓球運動在中國社會原本就根基深厚。進入社交媒體時代以來,藉助新的傳播手段,這項運動又成爲年輕人羣的新寵。

相關統計顯示,僅僅賽事舉辦地成都的乒乓球俱樂部就超過200家,多達50萬名青少年在參加培訓。

基於此,把這項新賽事放到成都,放到中國,助推新的賽事品牌的形成,對國際乒聯來說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國際乒聯主席索林還注意到另一件事。混團世界盃落幕後,她說,自己發現孫穎莎這樣的女運動員在大衆那裏得到的歡迎程度和男運動員是一致的,但在其他國家並非如此。

換句話說,中國長期大力推動女性參與體育運動,培植出的豐厚土壤更有利於國際乒聯實現設立混團世界盃的目標之一,那就是促進體育運動中的性別平等。

中國城市近年來連續舉辦了冬奧會、大運會和亞運會等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在軟、硬件各方面留下的大賽遺產,也助推了這一波寒潮下的賽事熱度。

12月,僅在一週時間內,亞運之城杭州同時迎來了杭州馬拉松、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以及世界女子排球俱樂部錦標賽三大國際賽事。

舉辦羽聯總決賽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是亞運會籃球場館。舉辦女排世俱杯的黃龍體育中心體育館,是亞運會體操賽事的比賽地。杭州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則分別是黃龍體育中心和亞運村。這幾個賽事都得到了公衆的熱情參與。

在世界羽聯總決賽期間,世界羽聯新聞官就對工作日比賽的上座率感到喫驚。而決賽日,更是接近滿座!

同樣的,雙奧之城北京也在一週內同時舉辦了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和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的比賽。

兩項賽事,都在北京冬奧會場館內舉行。其中,現役中國短道高手全力參加的短道世界盃北京站火爆異常,週末的上座率都在9成以上。

大賽爲這些後續賽事提供的不只是場館和辦賽經驗,還有大衆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度和參與的熱情。

北京冬奧會“超額”實現了“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申辦願景。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56個競賽場館,賽前已經開始向公衆開放,大大推高了普通人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東京奧運會冠軍安賽龍在羽聯總決賽的男單決賽裏擊敗了中國球員石宇奇,第5次奪得這項賽事的冠軍。賽後,這位中文流利的丹麥名將說:“我聽到現場觀衆有給我加油的,這給了我動力。感謝現場的球迷,我期待着再來杭州!”

總檯記者丨彭延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