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大區11支隊伍進入16強!亞洲盃呈現“西強東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馬德興】2023卡塔爾亞洲盃小組賽當地時間24日結束,晉級淘汰賽的16支參賽隊已經悉數落位,休息兩天之後,16強將展開捉對廝殺,爭奪本屆賽事冠軍。連續第13次參賽、參賽次數僅次於韓國隊和伊朗隊(15次)的中國男足以2平1負且一球不進的成績,名列本屆賽事的第18位,並在24日回到北京後就地解散。

由於亞洲盃賽連續第二次在阿拉伯國家進行,這讓阿拉伯球隊繼上一屆2019年阿聯酋亞洲盃之後進一步擴大優勢。16強球隊中,阿拉伯球隊有8隊晉級,只有黎巴嫩隊和阿曼隊無緣小組出線,進入淘汰賽的隊伍數量較上一屆增加了1隊,即巴勒斯坦隊,而巴林隊取代了阿曼隊。

如果再加上伊朗隊、烏茲別克斯坦隊、塔吉克斯坦隊3支球隊,西亞大區總共有11隊晉級淘汰賽,其餘是東亞大區的5支球隊,即東亞的韓日兩強以及屬於東南亞區的澳大利亞隊、泰國隊和印尼隊,其中印尼隊取代了上一屆越南隊的位置。上一屆進入八強的中國男足此番無緣晉級淘汰賽,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東亞大區對西亞球隊的劣勢。

實際上,不只是西亞球隊在數量上佔據優勢,過去一直呈現的“東西對決”格局中,此次東亞球隊在對陣西亞球隊的直接對話中也沒有顯現優勢。除了中國隊以0∶1輸給東道主卡塔爾隊,即便是對陣黎巴嫩隊,也是隻能收穫一場平局。作爲奪冠熱門,日本隊在小組賽中1∶2輸給伊拉克隊,爆出本屆賽事目前爲止最大冷門。

當然阿拉伯球隊擁有一定主場優勢,雖然卡塔爾人口不多,以往主場比賽的上座率不高,但本屆亞洲盃賽上,卡塔爾隊3個主場的比賽場場超過4萬人次,揭幕戰更是突破8萬,而沙特隊、阿聯酋隊、巴勒斯坦隊、敘利亞隊等阿拉伯球隊出賽的場次,上座率也能夠超過3萬人次,這在以往也是不多見的。

整個小組賽階段,亞洲傳統五強——韓國隊、日本隊、伊朗隊、澳大利亞隊以及沙特隊,這些世界盃上的亞洲常客在本屆亞洲盃中似乎並未顯現出足夠優勢,雖然全部順利進入淘汰賽,但似乎表現並不是那麼令人信服。一方面或許是因爲這些傳統強隊因自身整體實力佔優,對亞洲賽事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特別隊中有衆多在歐洲職業俱樂部效力的球員,難免會爲俱樂部賽事分心。

另一方面,強隊是其他各參賽隊的“靶子”,對手碰到他們時會格外有動力。這一正一反,使得這些強隊的表現大打折扣,戰績並不像賽前球迷所想象的那樣,像伊拉克隊擊敗日本隊,約旦隊和馬來西亞隊分別戰平韓國隊,澳大利亞隊被烏茲別克斯坦隊逼平,沙特隊被全替補陣容的泰國隊逼平。

當然,在以弱對強的比賽中,弱隊採用放棄控球,更強調反擊中的速度、效率等戰術,幫助他們取得目標成績。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到一點,就是“歸化球員”的大量加入幫助弱隊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水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拉克隊,有七八名血緣歸化球員,出生在歐洲、成長在當地足球環境下,與伊拉克足球、亞洲足球並無關係,這等於是“外援”助陣伊拉克,讓球隊的整體實力得到迅速提升。

印尼隊這次歷史性殺入16強,隊中有9名歸化球員,首發陣容中一般有六七人。他們並非出生在印尼,而是出生在荷蘭、比利時、瑞典、英國,從小也是在歐洲足球環境中成長起來,然後在亞洲盃之前加入印尼國家隊,所以印尼隊所展現的完全不像是以往水準。

歸化似乎已經成爲亞洲弱隊進步神速的最爲快捷的手段與方式,進而導致亞洲球隊“強弱”差距在縮小,而未必是部分球迷所想象的“別人進步太快”,可以說“歸化”讓亞洲足球版圖發生不小改變。當然,這只是第一階段小組賽的情況,或許球迷在之後的淘汰賽中才能真正見識亞洲足球的真實水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