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體談:讓羣衆賽事多起來、熱起來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發佈,明確“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羣衆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

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羣衆體育品牌賽事,“村BA”、村超等體育賽事人氣火爆,各具特色。不僅讓更多羣衆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也讓體育經濟不斷激發消費潛力,可謂一舉兩得。中央一號文件關注鄉村體育文化發展,羣衆賽事將獲得更多支持。

辦好羣衆賽事必須羣衆唱主角。農民是鄉村文體活動的主角,村超和“村BA”等能夠火爆,很大原因在於,這些賽事在當地都有着悠久的傳統和文化底蘊,具有很高的羣衆基礎。正是這種先天優勢和特色,才能讓這些賽事一朝突破,形成品牌效應。賽事雖然賦予了運動的競技性,但是普適性、貼近性纔是羣衆賽事的特色和本質。要讓羣衆賽事真正迴歸羣衆,通過比賽,讓羣衆收穫滿滿參與感、榮譽感;藉助賽事,讓比賽成爲羣衆溝通的橋樑;通過宣傳,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讓運動成爲生活的一部分,不斷擴大比賽參與度,影響力。

辦好羣衆賽事政府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村BA”“村超”出名後,也有不少地方打出“村賽”“村運會”等,但大多都不理想。利用體育賽事能帶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好事,但跟風模仿、重營銷輕內容,容易出現同質化、良莠不齊的問題。在舉辦羣衆賽事方面,地方政府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選取那些具有豐富羣衆基礎和文化基礎的體育運動,因勢利導來幫助羣衆把賽事辦得更好,充分發揮自身組織、協調優勢,統籌各方面資源,讓更多羣衆參與進來,打響本地體育品牌影響力。

辦好羣衆賽事要在完善“硬設施”上下功夫。基礎設施到位,才能方便羣衆參與。以榕江縣“村超”爲例,當地擁有標準足球場14塊,方便了足球愛好者訓練活動。我們應該看到,一些農村地區由於缺少場地設施,不具備舉辦羣衆比賽的條件。一些地方即使有場地設施,利用率也不高。這就給地方提出了新課題,以舉辦羣衆賽事爲契機,完善基礎設施,補齊短板,盤活資源,高效利用。

遼闊草原,賽馬奔騰;江南水鄉,龍舟競渡。隨着人民羣衆對休閒放鬆、健身康養需求的日益增長,更多羣衆體育運動場景等待開啓,更多羣衆性體育賽事活動等待喚醒。爲更多人蔘與體育、享受體育創造條件,現象級羣衆性體育賽事必將持續湧現,賽事的綜合效益也會越來越明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