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共設20項男女混合賽事,男女競走接力首度亮相奧運賽場

【環球時報赴法國特派記者 張振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佳寅】“從田徑賽場到游泳賽道,巴黎奧運會的選手們在329個獎牌項目上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而最能體現‘更團結’的項目,正是男女混合項目。這些賽事打破體育運動中傳統的男女分化,鼓勵男女運動員進行合作,同時衡量各代表團的人才儲備深度、技能水準和協作默契度,旨在證明‘團結’纔會更強大。”奧林匹克官網近日着重介紹了男女混合項目,其中的馬拉松競走混合接力比賽7日首次亮相奧運會賽場,中國組合切陽什姐和賀相紅獲得第14名,另一對中國組合楊家玉和張俊排在第15名,西班牙組合馬丁和佩雷斯成爲該項目首個奧運冠軍。

兩對中國競走組合亮相

7日進行的馬拉松競走混合接力項目是巴黎奧運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分爲四個賽段,距離分配是11.45公里、10公里、10公里和10.745公里,總距離與馬拉松長跑的42.195公里一致。每支隊伍由一名男選手和一名女選手組成,接力的順序爲男、女、男、女,加起來每人需完成約半程馬拉松的距離。中國代表團獲得滿額的兩個參賽席位,因此可以在7日的比賽中派出兩組選手。

出戰競走混合接力的中國選手中,切陽什姐曾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這是她第4次站上奧運會賽場,而楊家玉剛在巴黎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收穫冠軍。不過,兩對中國組合在比賽中沒有發揮出最佳狀態,從第三棒開始掉出“爭牌”集團,張俊因犯規被罰時4分鐘。

楊家玉賽後表示,接力項目更考驗技術和策略,以及每一棒的體能分配,“前兩棒我們表現不錯,但第三棒出現了幾次罰分。最後8至10公里,我只想專注於自己的技術,展現中國精神”。

男女搭配,從東京開始增多

“性別平等同樣是奧運會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在傳統比賽中加入混合因素會提高觀賞性。

“男女搭配”從東京奧運會開始廣泛嘗試,當時共設置18個男女混合項目。其中,田徑4×400米接力、游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鐵人三項混合接力、乒乓球混合雙打爲首次亮相。當時,中國乒乓球混雙組合許昕/劉詩雯遺憾收穫一枚銀牌。而在巴黎賽場上,王楚欽和孫穎莎幫助國乒“收復失地”,奪得乒乓球項目在巴黎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在巴黎奧運會全部32個大項中,男女運動員數量比例首次達到1∶1。在東京奧運會混合項目的基礎上,巴黎奧運會除增加馬拉松競走混合接力外,還增加了射擊項目飛碟雙向混合團體賽,使混合項目總數達到20個。

根據奧林匹克官網的介紹,飛碟雙向混合團體賽的參賽組合爲一男一女兩名射手,在8月5日結束的飛碟雙向混合團體賽決賽中,意大利組合戰勝美國組合獲得金牌。中國組合江伊婷/呂健林在銅牌戰中戰勝印度組合,獲得該項賽事第三名。

混雙與混接,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爲中國奧運代表團拿下巴黎首金的也是射擊混合項目。中國隊組合黃雨婷和盛李豪在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賽中奪冠。該項目在東京奧運會首次亮相,當時奪冠的也是中國組合——楊倩和楊皓然。此外,射箭混合團體、柔道混合團體、游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鐵人三項混合接力也都精彩紛呈。其中,由徐嘉餘、覃海洋、張雨霏、楊浚瑄組成的中國游泳隊以3分37秒55刷新亞洲紀錄的成績獲得4×100米混合泳接力亞軍,該成績也超越了3分37秒58的原世界紀錄。

奧林匹克官網稱,羽毛球、網球繼續設立混雙項目,各代表團需要派出實力最強的男女組合,以增加奪牌概率。中國組合鄭思維和黃雅瓊拿下羽毛球混雙金牌,而臨時搭檔的王欣瑜/張之臻則爲中國網球贏得一枚寶貴的混雙銀牌。帆船項目也以男女混合爲特色,設置男女混合帆船470級和男女混合帆船諾卡拉17級兩個小項。 

此外,馬術賽事未設男女組別,男女騎手可同場競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