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8月7日電(記者王沁鷗、王夢、盧星吉)7日,24歲的鄧麗娟爲中國攀巖實現歷史突破,她在巴黎奧運會女子速度攀巖決賽中以6秒18創亞洲紀錄的成績摘銀,爲中國隊首奪奧運攀巖獎牌。看了她的比賽視頻,網友們驚呼“她爬得比我平地跑得都快”。賽後,鄧麗娟也透露了自己比賽時的一些神祕技能,揭祕了現實版的“蜘蛛人”是如何煉成的。
首先,她能“閉耳塞聽”。
7日的比賽,鄧麗娟從八強到決賽要進行三趟兩兩對決的攀爬,三個6秒多的時間段裏,一點失誤就可能瞬間葬送奧運晉級之路。重壓之下,所有選手上場時幾乎都如“冷麪殺手”,比賽結束那一刻又都頃刻釋放,在空中或咆哮或痛哭。緊張瀰漫在空氣裏,連觀衆的神經也繃成了快要斷掉的弦。
但鄧麗娟卻說:“我好像一直沒有太多感覺。”比完了,她就笑笑。冠軍和季軍都哭成了淚人,鄧麗娟還是一臉“人畜無害”的笑站在一旁,主打一個情緒穩定。
“我比賽時什麼都不會想,其實是好多時候腦子來不及思考,就已經開始爬下一趟了。”她說,“決賽那趟,我也沒有太多情緒,耳朵裏也什麼都聽不到。”
但事實是,當時觀衆的吶喊如山呼海嘯,許多人還會跺腳,坐在看臺上都能感受到腳下在震動。
可鄧麗娟確實什麼都聽不到。“爬完了,看到自己破了PB(個人最好成績),很激動,但也還是有點懵,感覺還沒做好準備啊,我好像總是這樣。”
“很奇怪,往往我沒做好準備的時候,它(個人紀錄)就破了。當我以爲自己做好準備的時候,就不會破。”她說,“所以還是不能想太多。”
“心態對速度攀巖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攀巖隊速度組主教練鍾齊鑫解釋,由於速度攀巖持續時間非常短,也沒有第二次嘗試機會,因此容錯率極低,運動員要承受巨大壓力,也極易被現場任何風吹草動影響。
鍾齊鑫給隊員們的解決辦法是:第一,把參賽流程寫出來,詳細到上場時是要走着還是跑着,上場後做準備工作是先試踩出發踏板還是先抓握巖點,聽槍前腦子裏應該是什麼狀態……“以不變應萬變,做到程序化攀爬”。第二,掌握調節心理的方法,適當增強一些鈍感力。
“我們有個隊員是近視眼,他上場總是看不清對手,也看不清觀衆,只能看清巖點。”鍾齊鑫說,“所以他爬得穩。”
不過,鄧麗娟也不是沒有急的時候。今年年初,記者探訪冬訓,她正在改技術動作,並且陷入了瓶頸,平時能順利通過的巖點卻抓不住、過不去了,急得她下來一趟甚至會大喊:“我想把那個(巖)點拆了!”
改動作是爲了提高攀爬效率。別看速度攀巖的賽道是固定的,但每個運動員爬的方式都不同,鑽研新的路線和動作,會讓外人看着一成不變的訓練變得富有挑戰起來。
“理想的速度攀爬是沿着一條直線向上,身體不出現太大左右擺動,這樣肯定最快。”鄧麗娟的主管教練張寧解釋說,標準賽道上的巖點分佈並不在一條直線上,但如果能力夠強,有些選手可以不借助太偏左或偏右的巖點。賽道上一共20個大手點,頂尖男選手只需要使用十三四個就能到頂,女選手由於力量和爆發力大多弱於男選手,要使用的巖點會多一些。
因此,如果女選手想要更快,學習男子動作便是一種必然。但這也意味着,一次發力需要跨越更遠的距離。
“我要改的那個動作,不踩兩個小腳點,竄跳起來左手直接夠一個大手點。”鄧麗娟說,“我本來是跟教練打賭玩兒的,因爲看着男選手那麼做,我就跟張教練打賭說我也能成。”
“但一開始太難了,我肩膀還有傷,改了反而不如沒改快,還和張教練吵了一架。”
但張寧對鄧麗娟有信心,因爲他一開始看中鄧麗娟,就是她敢做男子動作:“我第一次看她爬速度賽,起步就敢略過4號點直接往上跳,雖然後面爬得亂七八糟,但當時能做成這個動作,她的力量和爆發力肯定很好。”
“打個比方,如果把速度選手比作車,有的人是超跑,鄧子(鄧麗娟)就是大G(硬派越野車),大排量那種的。”張寧說。
中國攀巖隊的科研數據也支持鄧麗娟改動作,利用自主研發的影像學技術診斷系統,隊伍一開始給鄧麗娟提供過幾套改動作的方案,但最終發現這個動作最適合她;模擬數據顯示,如果做成,她的成績將有大幅提升。
“我不想改,但他們老是在說服我,說我一定行,還給我制定了康復計劃,加強我左肩的肌肉。”7日賽後,鄧麗娟回憶說,“後來真做成了,真的很感謝團隊給我的支持。”
7日的比賽中,鄧麗娟在八進四輪以0.006秒的微弱優勢力壓自己的世錦賽和亞運會“苦主”、印尼選手德莎克。兩人出發後齊頭並進,直到鄧麗娟祭出那個折磨了她很久的竄跳動作後,記者身邊第一次看速度攀巖的同事驚呼:“她好像領先了一點!”
而她的個人最好成績在奧運會前一直徘徊在6秒4幾,此次奧運會,她從資格賽起就連續刷新這個數據,直到爬出了6秒18。這一成績將她的個人最好成績提升了將近0.3秒,也超過了奧運會前的世界紀錄。
“我有時候都很佩服她。性格不悲不喜的,還特別能忍耐。”回顧備戰歷程,張寧說。
所以,“蜘蛛人”的第二個祕籍,是她敢於挑戰女子項目男子化,以及背後有人願意支持她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