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化工行業作爲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正面臨着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化已成爲化工行業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安全生產、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方向。
近年來,全球化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能源和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傳統化工生產模式在資源利用效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短板逐漸顯現。據相關數據顯示,傳統化工生產過程中,因設備故障、工藝優化不足等問題造成的能耗損失和安全風險居高不下,行業對於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提質、降本、增效、避險的需求愈發強烈。在此背景下,推動化工行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化轉型步伐,成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日,在中國化工學會與華爲共同主辦的“論道智能世界——華爲智慧化工高峯論壇”上透露的三大信號,或將成爲觀察行業“硅基革命”拐點的風向標。
信號一:AI從“錦上添花”走向“底層重構”
中國化工學會副祕書長鬍傑提出,“人工智能賦能化工創新”已成爲行業焦點。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大幅提升運營效率,更將系統性重塑從實驗室研發到工廠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宣告着化學工業“硅基革命”時代的全面開啓。
華爲化工建材軍團總裁李俊朋介紹了華爲在化工行業安全生產、設備運維、工藝流程優化、新產品開發等領域的大模型應用探索和建設成果。他特別提到,人工智能應用雖前景廣闊,但離不開全面的頂層規劃設計、適配的ICT基礎設施,以及數據治理、可持續運營等基礎保障,這些是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拓展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麗麗提出,人工智能助力化工行業實現更高目標,需基於煉化工廠全生命週期理念,以數字工廠設計爲源頭,充分利用工廠運行數據,融合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專家知識系統。通過數實融合,石化企業可實現裝置和全廠的優化聯動,讓決策更快、資源配置更佳,更好應對複雜環境,創造更大價值。
華爲高級副總裁、算力平臺先遣隊總指揮鄒志磊則認爲,人工智能行業落地應趨向理性和平實。化工行業場景複雜多樣,模型千變萬化,一個大模型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爲此,華爲聚焦構建“解決方案、人才、生態”三大底座,通過“數據、知識、模型”三大工程,聯合夥伴打造以化工AI中間件爲核心的三統一(統一架構、統一標準、統一數據格式)使能平臺,助力夥伴敏捷低成本開發場景化應用,加速化工行業智能化進程。
信號二:“人工自愈”打開本質安全新範式
化工高危流程的安全邏輯,長期遵循“監測—報警—人工干預”的鏈條。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高金吉分享了人工自愈技術在保障高危流程工業安全可靠長週期運行方面的意義。他表示,智能化是模仿人的頭腦有意識思維,讓機器更聰明;自愈化是模仿人無意識思維的自愈機制,使設備實現自主健康。人工智能技術可對生產裝備進行監測診斷、提前預警和預知維修;而人工自愈能在預警基礎上快準智能溯源診斷,實時精穩自愈調控,抑制和消除故障。這種裝備“自主健康”的自愈技術,將成爲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智能流程製造向智能安健流程製造發展,實現本質安全化和無人化的新路徑。
信號三:生態“集團軍”取代單打獨鬥
此次會上,華爲與北京中智軟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博華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發佈“基於AI大模型的智慧化工解決方案”。該方案將圍繞常減壓工藝優化、煤氣化RTO、APL交換機、橡膠質檢、設備預測性維護、智能巡檢、安全風險預警等業務場景攜手探索、聯合拓展,爲行業智能化注入新動力。
華爲副總裁、油氣礦山軍團CEO韓碩總結道,數智化應用爲化工行業帶來顯著降本增效、節能減排、安全提升等價值。華爲在數據採集、連接、平臺搭建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領域具備獨特優勢,通過與化工行業產學研用各領域深度合作,將成熟應用經驗複製到更多企業,爲行業帶來更大經濟與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