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顯示設備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數據統計顯示,現代人日均屏幕接觸時長已突破8小時,隨之而來的長時間盯屏引發的視覺疲勞、近視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至少26億人存在視力障礙,其中長時間電子設備使用導致的視疲勞、近視低齡化等問題尤爲突出。
“護眼”已成爲必須答好的民生課題。在7月16日召開的第二屆健康顯示大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祕書長董敏用這句話打開了話題。“行業需要把護眼功能作爲核心競爭力,技術端要突破核心難題,標準端要規範市場秩序,讓每一寸光影成爲呵護而非負擔。”董敏說。
據洛圖科技(RUNTO)最新數據預測,2025年全球典型顯示設備出貨量將突破22億臺,其中中國市場對護眼要求較高的智能手機、學習平板、電競顯示器等細分市場銷量持續攀升,同比分別增長3%、20%和22%。這一趨勢表明,健康顯示已不再是邊緣化的技術追求,而是即將成爲所有顯示設備的標配性能。
醫學側的證據更加直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陳浩教授給出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近視率爲52.7%,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因此,他提出,健康顯示技術需結合醫學需求,實現從“被動防護”到“主動干預”的轉變,通過優化硬件設計、聯動醫學機構完善評估體系,最終實現技術爲健康服務的目標。
而此次大會的核心議題只有一個:當“護眼”從營銷賣點上升爲強制性需求,顯示產業鏈如何同步完成技術迭代、標準統一與場景落地。在消費需求與產業發展方向的雙重推力下,標準缺失成爲最大短板。大會現場,由中國電研威凱牽頭,聯合多家頭部企業共同修訂的《顯示設備金E護眼認證規範》正式發佈,首次將藍光抑制、頻閃控制、環境光自適應、眩光管理等指標納入同一張認證清單,並採用“型式試驗+獲證後監督”模式,企業需提交完備資質資料,通過15個工作日專業檢測方可獲證,證書有效性可在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查詢,確保“質量可量化、認證可追溯”。
中國電研威凱認證市場與運營中心副主任方捷表示,《顯示設備金E護眼認證規範》旨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的萊茵”認證體系,通過多維度嚴苛測試與場景化驗證,爲消費者提供清晰可依的選購標準,推動產業向“規範發展”轉型。
針對青少年學習場景的視覺健康保障,大會啓動了《學練機視覺健康技術規範第1部分墨水屏》標準制定工作。這一規範的啓動,不僅是學習設備領域首次針對墨水屏技術制定的專項健康標準,更標誌着教育顯示設備從“功能迭代”向“健康規範化”邁進的關鍵一步,爲行業可持續發展築牢技術根基、明確升級方向。
“護眼生態共建的關鍵在於打破產業鏈各環節的壁壘,構建‘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教育’的閉環體系。”正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顯示與視覺健康分會祕書長黃衛東所言,“當前健康顯示領域存在技術碎片化、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需通過協會統籌協調,推動企業、檢測機構、科研單位形成合力,將分散的創新資源轉化爲系統性解決方案,讓健康顯示技術真正落地到生活場景中。”
隨着金E認證落地、細分場景標準陸續推出,標誌着中國健康顯示產業正式邁入“標準引領、生態協同”的新階段。誰能在護眼設計、算法調優、醫學驗證三條戰線同步取得突破,誰就握住了下一輪產業升級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