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沉浸式通信與網媒融合,中興通訊、深大、清華聯合論壇在深成功舉辦

2025年9月20日,沉浸式通信技術論壇暨第三屆網媒融合論壇在深圳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學、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移動網絡和移動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 "實驗室")、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承辦。論壇邀請到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深圳大學教授丁文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以及來自深圳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移動、騰訊科技、中興通訊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兩百餘人出席。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王喜瑜,實驗室主任謝大雄,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王翔出席論壇。

開幕式上,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分別致開幕詞。

毛軍發在致辭中稱,深圳大學與中興通訊一道,深度參與實驗室網媒融合研究,取得突出成果。期待以本次論壇爲契機,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共同突破沉浸式通信與網媒融合核心關鍵技術。

徐子陽在致辭中稱,實驗室在網媒融合領域科研創新取得的成果,離不開深圳大學、清華大學等產學研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未來,中興通訊將繼續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推動沉浸式通信與網媒融合前沿技術創新更好服務於產業與社會。

論壇彙報環節,深圳大學丁文華教授作題爲《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報告,從數字對象生產體系、智能設備新形態、數字創意產業應用三方面,分享了關於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考。他強調,數字創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產業鏈各方應儘早佈局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攜手推動產業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作題爲《ComAI統一理論框架及在多媒體視聽的應用》的報告,就其原創提出的語義信息論新體系進行辯析,揭示語義信息與經典信息的相互關係和本質差異,系統解析兩者繼承與發展的核心科學問題,提出統一信息理論框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備的AI+通信新範式(即ComAI)。

實驗室謝大雄主任作題爲《沉浸式通信的思考及系統原型的構建》的報告,從人的原生態任務出發,對沉浸式通信的人、場、物三大關鍵要素及四種典型場景展開深入分析,提出通過網媒融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沉浸式通信。

北京理工大學王湧天教授作題爲《下一代移動終端-增強現實眼鏡設計及製造》的報告,闡述 AR 近眼顯示的光學性能要求和實現方案的分類,剖析其在輕薄小型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展示團隊在自由曲面高清、波導超薄超輕、真三維呈現等 AR 顯示光學系統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論壇上午還就沉浸式通信生態建設等問題展開專題開放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爲,可圍繞沉浸式通信、網媒融合相關領域成立行業及生態聯盟,集聚產學研各方力量,共同推進網媒融合相關產業發展。

論壇間隙,與會專家參觀了由中興通訊及實驗室完成的基於人、場、物全要素的沉浸式通信原型系統展臺,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肯定。

論壇下午,浙江大學楊易教授、天津(濱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印二威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翟廣濤教授、清華大學曹良才教授、東南大學許威教授、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喻煒所長、騰訊科技高級工程師田亞濤、中興通訊智算首席科學家熊先奎,分別圍繞具身智能、智能人機交互、媒體體驗質量評價、計算全息顯示技術、6G 賦能沉浸式通信、沉浸式應用、網媒融合多模態智算等前沿技術領域作主題報告。

中興通訊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在沉浸式通信、網媒融合前沿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實踐,攜手產學研各位專家同仁,共同探索網媒融合的未來路徑,讓科技創新真正服務於產業與社會。(心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