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汽車報道】在汽車行業電動化逐漸進入深水區後,一些足以影響下半場的制勝因素開始逐漸顯現——比如電動化產品矩陣,包括生產在內的數字化,以及韌性十足且本土化程度極高的供應鏈體系,等等。
真正的巨頭也在這時開始展現真正的實力,這方面最典型的也許就是寶馬。
2022年對於寶馬來說,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因爲與電動化有關的核心能力已經形成——投資高達150億的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簡稱:裏達工廠),把寶馬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詮釋得淋漓盡致,爲電動化產品“下餃子”做好了準備,同時在研發、本地化供應鏈,以及數字化運營等方面,都實現了突破性進展。
這其中一個驚人的事實是,算上今年已經在中國推出的5款純電動產品,明年寶馬的純電動產品矩陣將會多達11款,這讓寶馬擁有豪華品牌中最廣的電動產品陣列,並越來越接近實現“電動化、數字化、循環減碳”的未來願景。
- 11款純電車型領銜豪華品牌
官方資料顯示,實際上在今年,寶馬的純電動車型已經迎來了一次小爆發,一共推出了5款純電動車型,分別是創新 BMW iX、創新 BMW i4、BMW iX3、全新BMW i3以及創新純電動BMW i7。 完善產品矩陣後,寶馬今年1-9月份的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65%,逐漸開始發力。
11月初的第五屆進博會上,創新BMW iX、創新BMW i4以及BMW全球首款純電動豪華旗艦轎車創新純電動BMW i7出現在了展臺上。
2023年,寶馬的純電動車型陣營將會繼續擴充到多達11款,新增產品包括BMW iX1,勞斯萊斯SPECTRE,BMW CE04,以及在中國的港澳臺地區繼續向用戶提供純電動MINI三門版,等等。
能夠連續推出重磅車型,源於寶馬集團在電動化領域超過50年的技術積澱。
在至關重要的電驅和電芯方面,寶馬都擁有核心技術,這也讓其能夠不算釋放技術優勢,並根據用戶需求迅速推出產品。
隨着產品線的進一步擴展,寶馬將成爲豪華品牌中擁有完整產品序列的品牌,覆蓋所有細分市場,以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
在電動車的競爭進入下半場的背景下,擁有完整的產品矩陣事關全局,能夠帶來一些先發優勢。
因爲在產品主義時代,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越來越呈現出細分化趨勢,“用車場景”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能夠有足夠多的產品去對接用戶需求,顯然就能率先形成用戶心智,並擴大市場份額。
這就是11款純電動產品帶來的優勢。
當然爲了應對用戶需求,還需要在大規模製造方面落實全新戰略,以便能以更加先進的生產戰略實現“綠色、精益和數字化”。
這正是BMW iFACTORY生產戰略出現的最大原因。
- “綠色、精益、數字化”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
官方資料顯示,寶馬集團面向全球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代表了未來智能製造的趨勢,能夠大幅提升產品力。
總結而言,BMW iFACTORY生產戰略能夠讓生產體系具備高度靈活性、數字化能力和可持續發展。
以2022年中正式開業的裏達工廠爲例,其生產線最高能夠實現100%生產電動車,同時也能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配產能——這讓裏達工廠單車生產效率相比2019年提升了25%。
衆所周知現在是定製化時代,用戶對於車輛的一些個性化需求,比如車身顏色、內飾等的一些不同要求,往往對工廠的生產線帶來挑戰——但是在裏達工廠,既能夠定製化產品,同時還能兼顧整個生產線的效能。
這讓BMW iFACTORY生產戰略中強調的“精益”達到了極致,已經成爲行業標杆。
目前,全新BMW i3純電轎車已在裏達工廠投產,根據寶馬明年的產品規劃,可能會有更多純電動車型出現在裏達工廠的生產線上。
而爲了支撐裏達工廠的電動車生產線,寶馬還於11月宣佈將在其瀋陽生產基地擴建動力電池生產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高達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在華的動力電池佈局落子很早。在2017年,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建成,2020年又進行了擴建,目前爲BMW iX3和BMW i3生產第五代動力電池。
隨着這些配套設施落地,寶馬將有足夠產能應對即將到來的電動車需求高峯。
在數字化方面,裏達工廠每一件產品、每一個流程和每一位員工都成了工業物聯網(IIoT)上的一個“節點”,從第一道工序再到車輛下線的所有數據都會被記錄,這確保了最高的產品質量。
另外就是綠色。
裏達工廠不但用上了“綠電”,而且實現了“以最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汽車”——裏達工廠建立了遼寧省第一個使用天然氣的熱電聯產系統。
同時寶馬還在推動供應鏈的體系化“脫碳”,包括原材料的閉環回收和梯次利用,等等。
目前,已經累計實現了多達5.7萬噸鋼材回收量。
這讓裏達工廠實現了“循環減碳”。
- “在中國,爲中國”的本地化戰略
隨着中國成爲全球電動車的創新制高點之一,寶馬越來越多地在中國佈局研發中心,秉承“家在中國”原則,落實“在中國,爲中國”,由此打造了具有領先產品力的產品。
比如在至關重要的研發方面,寶馬已經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建立了創新基地,這是寶馬在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和創新佈局。
在這其中,包括專門從事汽車軟件開發的寶馬誠邁公司——這個部署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至關重要。
另外,寶馬位於瀋陽的生產基地已經成爲智能製造的代表,幾年前就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並上線了超過100個人工智能應用。
這種高度本地化策略帶來的好處之一是,寶馬非常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用戶習慣的數字生態。
比如My BMW App,自從兩年前上線以來已經獲得了超過700萬用戶,這些都爲寶馬在數字化時代提供了溝通用戶的先進工具。
而且寶馬在中國的迅速發展,還得益於其構建的堪稱強大的本土產業鏈體系,和中國的本土供應商實現了高效合作。
2022年,寶馬陸續官宣了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等的新合作項目。在這其中,寶馬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的合作金額超百億歐元。
這些來自中國的供應商,爲寶馬在2025年前的發展戰略提供了關鍵支撐。
但對用戶來說最爲重要的一點在於,寶馬在電動化時代依然通過自研核心技術的專屬設計,確保了其獨特的駕駛樂趣——這是寶馬之所以被稱爲寶馬的核心所在。
另外,寶馬也在不斷爲未來技術做儲備,其中包括對氫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的前瞻性佈局。
2021年,寶馬向中國用戶交付了84.6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了8.9%。
可以預見的是,寶馬可能用不了幾年就能成爲第一個突破年度百萬銷量大關的豪華品牌,並完全實現“電動化、數字化、循環減碳”的未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