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師3年鄉村支教路 青絲變成白髮不言悔

3年前,一個滿懷熱情的青年人毅然投身於鄉村教育振興工作中。3年來,爲鄉村孩子們晝夜操心的他,從一頭青絲變成了一縷縷白髮,但他說這很值得、從不後悔。

他就是成都市海濱小學支教老師馮靜興,其感人事蹟先後被人民日報、中國網、中青網、成都日報等媒體進行報道。

在落實成都市區域教育聯盟發展,助推全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市背景下,2019年8月25日,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前後選派海濱小學四名幹部教師組成管理團隊奔赴地處金堂縣農村的清明小學,馮靜興擔任校長,開啓了爲期三年的聯盟託管辦學之旅。

一顆初心:埋頭紮在鄉村支教路上

馮靜興回憶,當時前往支教時,爲了安頓好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家“空置”,在孩子讀書的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方便娃娃上學,一頭紮在鄉村支教教育路上,連續兩個月沒有回過一次家。

清明小學位於金堂縣白果街辦馬家林社區,是一所偏僻簡陋的村小,就讀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初到清明小學時,學校共8個班293名學生,生源呈下降趨勢,辦學條件較爲滯後。教師平均年齡高達47.5歲,52歲以上竟接近60%!”馮靜興說,當時初來乍到,他一下感覺自己肩上擔子重、壓力大,只有硬着頭皮迎上去。

爲創造優美雅緻、健康整潔的校園環境,週末兩天時間,馮靜興校長帶領學校全體行政人員、部分教師頂着瓢潑大雨,對生長20餘年的校園植被進行了全面修整,清除校園安全隱患——5個馬蜂窩;他帶領全校教師和全校240餘名家長朋友劈山開荒,建設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將學校後山清理得乾乾淨淨,將荒地變成“寶地”,成功創建了“成都市首批勞動教育試點學校”,併成功申報了市級勞動教育科研課題……

一份擔當:千方百計迎難而上辦學校

剛到初期,家校矛盾、幹羣矛盾、學校治理與教師發展等矛盾錯綜複雜。馮靜興依託海濱小學管理經驗,爭取成華區教育局、金堂縣教育局及社會多方支持,團結全體教職工,對“破解問題、發展學校”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停課不停教”看似一項任務,實爲一份沉甸甸的擔當。由於地處農村,單親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或其它原因,清明小學的留守孩子較多;家庭經濟困難,沒有父母在身邊監管,“敞養式”現象十分普遍;學習條件有限,沒有網絡,甚至沒有手機和電視。

爲了確保“線上學習”每個孩子都參與,不落下一人,馮靜興不辭辛勞深入農村深處,組織全體教師家家入戶,兩天翻越崎嶇山路走村入戶50餘戶,協調當地村社、網絡運營商和政府相關部門爲孩子們創設學習條件,並關心慰問特殊學生羣體,解決孩子們的各種實際困難。

在疫情期間,作爲該校校長、黨支部書記,馮靜興帶領全體教師堅守崗位,留守學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摸排統計、各類數據上報無一次晚報、漏報和誤報,校園各類防控工作得到家長和教育系統的一致讚揚。

一份責任:爲學校和師生髮展賦能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馮靜興常把責任記在心頭、用在實踐中。他利用一切資源、全部精力,在鄉村振興教育路上奔波行走,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切實提高鄉村教師思想和技能,加快補齊學校短板,爲清明小學師生未來發展四處奔波……

馮靜興始終牢記組織囑託,不忘教育使命。以情感爲紐帶,以心換心;以理念作指南,真抓實幹;以制度爲準繩,真情付出。

3年來,他帶領團隊堅持“新做法”、植入“新理念”,藉助多方社會力量,捐贈校服(每名學生3套校服,總計1200套),捐贈體育器材,改善學生午餐、解決教師愛心早餐(免費提供近6萬元),修繕校門公路,解決師生生活用水、教學樓維修、校門排危重建、解決勞動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等棘手問題10餘次,募集和爭取相關資金、物資價值共計近140萬元。

一頭白髮:用“勤實上進”影響着身邊人

3年來,晝夜奔波操心操勞,不經意之間,馮靜興頭上的白髮漸漸多了,見證了他3年艱辛而又平凡的日子。

他帶領團隊通過優化學校管理,增進溝通交流,消除隔閡,形成了“清明小學治理制度集”,有效提升了清明小學“治理”水平;通過“把家長拉爲戰友”行動,開門辦學,實現“獨唱變合唱”家校工作格局;通過梳理發展史,提煉勤實文化,創作傳唱清明小學校歌“乘夢想追明天”,增強學校認同感。

他帶領大家深耕課堂,構建了“六勤六實”的“勤實課堂”,教師內驅力得到積極激發,教師外派至北京、重慶、成都學習培訓近150人次,開展校級聯動活動30餘次,進行市縣及校級賽課、展示、研討32人次,展示課共27節;以陽光大課間、親子社會實踐、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爲依託,落實五育並舉,全校學生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在馮靜興的帶領下,清明小學參評全國、成都市、金堂縣單項評比4次。榮獲“成都市首批勞動教育試點學校”“成都市厲行節約制止飲食浪費案例一等獎”、成功申報成都市勞動教育科研課題。學生參賽多次獲得省市縣各類比賽一等獎;教師榮獲市、縣級各類表彰人數激增超24人。參加市、縣賽課、論文評比、課題評選及縣小專題一二三等獎超45人次;多次交流分享託管辦學的經驗和成果,辦學成效贏得了家長的口碑和當地老百姓一致認可。

馮靜興動情地說,時間過得真快,在三年的支教工作中: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爲當地老百姓和孩子們做得還遠遠不夠,在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自己還有很多想做還未做的事,爲了孩子們,再苦再累也無所謂!(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