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案例描述了常州本土企業江蘇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面對傳統製造業的“剩餘產能”之困,實現了“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打通。智雲天工依託“常州工業雲”打造的超級虛擬工廠,通過5G、AI等技術,將區域內工廠的剩餘產能在雲端聚合並“標籤化”,將行業需求的、或品牌方的產品進行“工藝拆解”後,再以“訂單”的形式,將生產需求精準地派發給相應工廠。通過“供應鏈對接管理”的模式,精細化生產排程、智能化生產管理,最終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全面實現“中國智造”的價值提升。
關鍵詞: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超級虛擬工廠;5G ;AI;中國智造;石墨烯
案例正文:
10月19日,2021全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動周江蘇分會場在常州舉行,活動現場,“5G行業切片+AI超級虛擬工廠項目”正式發佈,實現“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融通。
打通“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
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復甦勢頭強勁,隨之而來的,是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爲趨勢。據瞭解,小鎮青年、女性消費者等多個細分羣體經濟均已進入萬億元市場。與消費市場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傳統製造業的“剩餘產能”之困,很多工廠還在爲了搶訂單而“頭破血流”,甚至不惜打“價格戰”。
這個項目由常州本土企業江蘇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企業依託“常州工業雲”打造的超級虛擬工廠,實現了“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打通。
上個月,國內最大的座具研究機構米朗工業設計已經正式接入平臺。從廣東遠赴而至江蘇,品牌創始人敖鏈告訴記者,按傳統模式,僅一把“設計師款”椅子的客戶測評等數據收集就需要花費至少半年時間,現在,這個週期變成了7天,效率提高了近25倍。
接入平臺的製造企業則更多,烯旺衆信海智能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將石墨烯材料應用於民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面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大機遇,公司瞄準冰雪運動、第一時間推出了石墨烯滑雪鏡,在超級虛擬工廠智能供應鏈的輔助下,滑雪鏡銷量大幅提升;同時,配合精準消費洞察,企業新型石墨烯滑雪鏡的研發進程也得以加速。
提升“中國智造”價值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工業基礎深厚、門類齊全。但大多數工廠習慣於大批量、粗放型生產,面對消費升級帶來的個性化、小批量、交期短的生產需求並不能滿足。根據《2016-2022中國各分類市場運營態勢與前景發展分析報告》等公開資料顯示,我國3C、家電、美妝、零食、家居傢俱等七大消費品生產商的閒置率就高達22.1%,即價值 1.49萬億的剩餘產能。
面對龐大的剩餘產能市場,超級虛擬工廠通過5G、AI等技術,將區域內工廠的剩餘產能在雲端聚合並“標籤化”,將行業需求的、或品牌方的產品進行“工藝拆解”後,再以“訂單”的形式,將生產需求精準地派發給相應工廠。
據江蘇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琦介紹,超級虛擬工廠通過這個跨區域、產能協同、數智化的創新平臺,以“用戶需求”爲導向,科學定義產品概念並指導設計;同時,通過“供應鏈對接管理”的模式,精細化生產排程、智能化生產管理,最終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全面實現“中國智造”的價值提升。
張志琦說,一方面,以訂單爲驅動力,吸引了大量製造工廠,再用輕量級人工智能的方式幫助傳統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打造優質產能,最終促進區域產業升級轉型。另一方面,品牌方也可以在線、實時獲取車間內的生產數據與管理質量報告,對工廠進行全流程的高效、透明管理。“這樣一來,工廠的生產管理和品牌的質量把控成本都明顯降低了,我們用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優質產品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他說。五年內,平臺計劃鏈接超過15,000家工廠,打造至少20個創新品牌和150種創新產品,實現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在目前常州政府提供的公共雲的基礎上,人工智能的算力成本大大降低。加上相關政策的幫助,企業使用人工智能的門檻可能僅需幾萬元,何況我們還有訂單爲他保駕護航。” 江蘇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琦分析道。因此,僅用半年時間,智雲天工的超級虛擬工廠就已經覆蓋18個行業、接入了186家工廠的2萬多臺設備,消化的產能價值超過15億元。
在消費端,超級虛擬工廠與京東、字節等互聯網大廠深度合作,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來及時獲悉最準確的消費洞察。
案例點評:
在常州工業數字化的基礎上,超級虛擬工廠,幫助企業降低數字化的門檻,讓常州中小企業實現了數字話的提前佈局。打響了工業與能源互聯網的品牌,立足產業優勢,不斷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融合發展;增強了全產業鏈的把控力和競爭力,藉助數字經濟彎道超車,使常州朝着數字化名城的目標全力邁進。
新浪家居設計主編 徐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