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文明城市,AI大有可爲——閃馬智能助力某市非機動車違法治理

本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道路交通系統內落地應用的可實現性、可拓展性和推廣前景。某市交警支隊爲治理該市非機動車違法現象,引入了閃馬智能的“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該市現有電動車、摩托車基數大,駕駛人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隨意停車、不按車道隨意騎行等行爲給交通出行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也對“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的識別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接入該市重點路口的視頻監控資源後,在不改變原有城建監控資源的前提下,全天候地對該市非機動車行駛數據進行監測和分析,建立非機動車守法率評價系統,協助交警部門推動了該市綠色交通文明出行的建設。

關鍵詞:閃馬智能;人工智能;交通違法治理;視頻智能分析;時空數據管理

案例正文:

在我國城鎮化率高速增長、城鎮人口規模迅速擴張的大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正在面臨着與日俱增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城鎮居民機動車、非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對於道路資源的需求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二是城市道路的改擴建較爲困難,涉及利益多,配套工程也較爲複雜。特別是在城市的中心區域,交通需求和道路資源之間的矛盾尤爲突出。基於此,若要保證道路交通系統更順暢、高效、安全地運行,就對交通管理部門的交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該案例中,閃馬智能從某市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發揮AI技術的優勢,爲該市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0萬輛電動車和12萬輛摩托車

據不完全統計,某市市區內現有電動車超過10萬輛,摩托車保有量約12萬輛,且電動車和摩托車駕駛人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隨意停車、隨意騎行、車速快等行爲給交通出行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因此提升非機動車和摩托車駕駛人員的交通守法率和文明守法意識成爲該市交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依據傳統的交通治理方式,管理部門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進行現場治理或者通過安排警力在指揮中心人工巡檢視頻,人工發現違法、人工記錄違法,以人工方式輸出違法證據和記錄違法率報表。這種方法投入大、效率低,不僅難以覆蓋城市道路中的各個重點路口,無法對交通違法行爲起到持續的震懾效果,而且對於違法情況缺乏完整的記錄和詳細的數據統計,無法精準地評價現場執法的成效。

根據該市的實際需求和實際情況,閃馬智能在“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的基礎上,建設了非機動車守法率評價管理系統,提升交通治理效率。

GPU加算法

非機動車違法管理智能分析系統結合視頻利舊、資源複用的理念,只需在中心機房部署GPU服務器和安裝視頻分析算法軟件,即可通過後端AI分析的方式,利用城市道路中現有的電子警察、卡口、監控攝像機等視頻資源,實現道路非機動車和摩托車違法行爲的檢測。

該系統共有兩種運行模式,即違法率統計分析模式和違法取證模式。

在違法率統計分析模式下,系統對視頻中的非機動車和摩托車違法行爲進行記錄,形成違法率的統計分析結果,用以評估違法情況,優化警力部署。

在違法取證模式下,系統對視頻中非機動車和摩托車違法行爲進行取證,不僅支持識別非機動車或摩托車號碼牌,而且可以將違法數據自動推送到指定的第三方平臺。

記錄的一次非機動車逆向行駛事件

該系統可以識別的違法行爲包括:非機動車闖紅燈、非機動車佔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逆行、非機動車在人行橫道行駛、非機動車闖禁令、外賣類騎手識別、摩托車闖紅燈、摩托車逆行,此外系統還集成了大屏展示、實時預警、渲染流、違法事件管理、違法處置、違法態勢分析、布控管理等、權限管理、資源管理、違法詳細統計分析等功能。

系統自上線以來,僅該市交警指揮中心的視頻巡查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達80%,違法整治效率同樣獲得了提升,在創文明城市檢查期間發揮了不俗的功效。

僅就城市交通系統內而言,除了能在非機動車治理方面使用AI技術幫助交管人員之外,閃馬智能的“工具箱”中還有機動車違法識別系統、交通事件感知系統等多種智慧交通工具全方位地爲城市交通系統提供幫助。

交管之外,廣闊天地

在文明城市的建設過程中,AI技術還能在更多的地方發力,有着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對視頻內容的分析、識別和信息處理,AI技術能夠作爲攝像頭的“智慧大腦”,讓整座城市的運轉更加高效、安全。比如在城市環境治理方面,AI技術也能夠聯動環保、環衛、城管、交警等多部門,重點針對建築工地、混凝土攪拌站等各類揚塵源、大型運輸車輛進行監管,突出精準執法、全面執法和全時執法,維護城市的環境。

可以說,AI技術早已離開了實驗室,來到了現實,並和我們的生活軌跡融爲一體、密不可分。在享受爲AI技術我們提供的便利之餘,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向後眺望,等待我們的一定是更光明的未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