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家和房子通常都是聯繫在一起的。人們都希望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纔能有屬於自己的家,享受這個城市帶來的教育、醫療等一系列資源。“房住不炒”的樓市大方向下,全國高房價被遏制,炒房客被打擊,在中央的調控干預下,房地產行業加速洗牌,許多中小房企、甚至部分大型房企陷入資金鍊斷裂、無法交房的困境。
那麼同樣是房企無法交房,爲何消費者有的全身而退、有的血本無歸呢?甚至在維權過程中,有的消費者看似全身心投入維權,結果卻是像練“七傷拳”,損失未必挽回,自身卻受損甚大。
在2021年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環球網特策劃315專題報道。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應飛彪律師,爲大家分析:爲何同樣是房企無法交房,消費者有的全身而退、有的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