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指導下,成都發起了一場以人爲主體,以城市爲舞臺的企劃——“成都友善優雅文明點位探尋計劃”。
以探尋成都文明光輝爲目的,數月時間內,萬餘成都粉參與並投遞了近千個成都優雅文明點位,涵蓋公園、綠道、博物館、書店、購物中心、地鐵、車站、公共設施等多元的成都生活地點。最終,四個城市場景脫穎而出,玉林東路社區、蜀都大道人民西路路口、紅星路蜀都大道口(20路公交站)和新山書屋,成爲首批友善優雅文明示範點位。
友善優雅:傳統禮儀的成都“新表達”
幾千年文明的浸潤,孕育了這座繁華和休閒交融、傳統與時尚並進的城市。成都人的優雅基因,隨着岷江江水的盪滌,隨着蓋碗揭開的縷縷茶香,隨着日復一日的成都生活,流淌於天府大地上,並構築起“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友善優雅,正是傳統禮儀、巴蜀美學在新時代的成都表達。
去年,“成都友善優雅文明點位探尋計劃”面向全網開展,將城市日常美好生活這一議題推向街巷之中,落入生活半徑之間。持續數月的徵集與分享中,近千個城市美學點位被投遞至公共郵箱,以成都地理邊界爲範圍,覆蓋城市數百個美學地點,刻畫出多元的成都。
除了徵集並分享城市中流動的文明光輝,活動期間,我市未成年人作爲文明小使者,前往書店普及閱讀禮儀,讓更多市民可視化感受書店場景中的友善優雅,並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活動不僅讓普通市民充分參與,也讓成都的文化名人、作家等羣體關注到了本次活動。作家潔塵表示,成都人的氣質就是一種文化胎記。友善會成爲一種態度和基調,成爲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而優雅的氣質,便會在友善的氛圍中間自然散發。“在一個友善優雅的城市裏生活,歸屬感很強,當然,很幸福。”
生活在成都:捕捉城市“新美好”
結合市民投稿與實地探訪,最終,四處由社區、路口、候車點、閱讀空間組成的成都生活場景摘得首批友善優雅文明示範點稱號。
它們分別是:“成都友善優雅文明社區示範點”玉林東路社區,“成都友善優雅文明路口示範點”蜀都大道人民西路路口,“成都友善優雅文明候車示範點”紅星路蜀都大道口(20路公交站),“成都友善優雅文明閱讀示範點”新山書屋。
在“成都友善優雅文明社區示範點”玉林東路社區,坐落其中的殘障友好空間,以全民友善的姿態歡迎每一個人駐足乃至歇息。社區中不起眼的小場壩,則以開放之姿承接市民發起的各式花式運動會、創意集市,讓每一個愛熱鬧的成都人感到“安逸”。
在“成都友善優雅文明路口示範點”蜀都大道人民西路路口,路口斑馬線彷彿黑白鋼琴琴鍵,人和車始終主動踐行交通規則和禮讓美德,奏響着優雅與文明。
“成都友善優雅文明閱讀示範點”新山書屋,落地窗外是繁華城市,落地窗內是紙業摩擦。它的木質做舊書架、並排閱讀座位、滿窗綠意……爲這座書香滿溢的城市帶來最新網紅打卡場景。
而“成都友善優雅文明候車示範點”紅星路蜀都大道口站,作爲老成都皆知的文明打卡點。站點自覺排隊、文明禮讓老人、保持着優雅的距離感等“20路現象”,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出圈,並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成都其他車站,令文明之花在道路間競相綻放。
透過這些小而美的場景,發現讓其真正綻放光輝的是人。是成都人將和美尚雅,友善精進根植於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並以此書寫、編織名爲“成都”的生活美學,進而反哺這座城市。
當更多城市場景成爲文明示範的窗口,當友善優雅之舉成爲日用而不覺的行爲規範,當城市中的文明場景不斷擁聚成光,日常,就是這座城市的美好。